>3。接收者愿以自身痛苦换取他人安宁。”
她看向林远,又看向女儿。
七棵树,一个孩子,以及无数自愿承担伤痛的灵魂。
“它要告诉我们什么?”她喃喃。
就在此时,地面微微震动。第八个光点在远方山坡浮现,随即迅速拔高,一株幼嫩的桥心木破土而出,枝条纤细却笔直指向星空。它的叶片尚未展开,但已有微光在其脉络间流动,如同血液。
紧接着,全球十七个不同地点几乎同时传来消息:新的桥心木正在萌发。有的出现在切尔诺贝利隔离区的废墟之间,有的扎根于加沙地带的弹坑边缘,有的甚至从纽约证券交易所外墙裂缝中探出嫩芽。
科学家们惊呼这是“生态级异常事件”。
而普通人只感觉到一件事:心里某个长久以来紧绷的地方,忽然松开了。
林远抱着女儿回到屋内,准备哄她睡觉。她却坚持要自己讲睡前故事。
“从前,有一个世界,大家都忘了怎么爱。”她躺在床上,声音软糯,“他们建了很多高楼,发明了很多机器,可是晚上还是会哭,因为枕头底下没有妈妈的手。”
林远静静听着。
“后来,一棵树长大了,它说:‘你们不用变成更好的人,只要记得自己本来的样子就好。’于是,人们开始做梦,梦见小时候摔跤时有人扶他们起来,梦见下雨天有人撑伞送到校门口,梦见有人在他们说‘我害怕’的时候,真的停下来听。”
她打了个哈欠。
“所以啊,桥心木不是魔法,它只是帮我们找回那些被丢掉的小事。比如一句晚安,比如一个拥抱,比如……知道有人会等你回家。”
她说完便睡着了,嘴角挂着笑意。
林远坐在床边,久久不动。窗外,月光洒在八棵桥心木上,树影婆娑,如舞如诉。
他知道,这场春天才刚刚开始。
未来的某一天,也许所有的战争都将变成传说,所有的监狱都会改建成学校,所有的边界线都将被藤蔓覆盖。也许人类终究无法避免犯错、伤害、失去,但他们终于学会了??
不必完美才能被爱,
不必强大才能发声,
不必胜利才能存在。
就在他起身欲走之际,书桌上的陈默日志突然自动翻开,纸页无风自动,最终停在空白页。一行新字缓缓浮现,笔迹不再是陈默的,而是混合了多种字体,仿佛千万人的手共同写下:
>“我们曾以为文明始于火与工具,
>后来才懂,真正的起点,
>是一个人为另一个人流泪的那一刻。”
林远将日记合上,轻放在枕边。
他走出房间,望向满天星河。
风再次吹起,花瓣纷飞如雨。
而在地球深处,桥心木的根系已触及地幔,与古老岩浆流中的矿物质发生未知反应,释放出微量的发光孢子。这些孢子随地质运动缓慢迁移,将在未来百万年内,孕育出新的生命形式。
也许那时,人类早已不在。
但森林还在。
记忆还在。
爱,作为一种基本力,依然在宇宙中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