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索洛科夫已经被吓破胆乱了分寸,钟离锐赶紧道:“索洛科夫,别慌!规模不算太大,只是核炮弹级别的威力!当量相当于电磁反应堆失控爆炸!而且主要是能量型核爆,对环境影响没那么大!”
说着,钟离锐赶紧调出了,当天战场视频记录??而且,给出了锟?和羽嘉都验证过的,具体数据。
盲童的手指在晶片上停留良久,指尖微微颤抖。那枚晶片是他亲手埋入讲台的,用的是去年冬天小满教他们制作的“心声容器”??一种由低语之莲根系与量子忆丝编织而成的记忆储存体。它不记录声音,也不存储图像,而是封存一个人最深的疑问,等待某个时刻被宇宙回应。
“老师?”他再次轻唤,嗓音像一片落叶坠入静水。
窗外没有回答,只有风穿过新栽的莲树,叶片相击发出沙沙的响动。但那晶片忽然升温,泛起一圈淡金色的涟漪,仿佛有光从内部苏醒。紧接着,一道极细的声线钻入他的耳道,不是通过空气传播,而是直接在听觉神经中成形:
>“星星是透明的,因为它要盛下所有颜色。”
盲童怔住,随即笑了。他记得这句话。那是三个月前,他在课堂上问出的问题??“如果我看不见,星星是什么颜色?”当时全班沉默,连老师都一时语塞。唯有小满蹲下来,握住他的手,说:“你不需要看见它,你只需要相信它存在。”
而现在,答案来了,却不再是人类的声音。那语调温润如旧,却又带着某种非人的空灵,像是千万个声音叠在一起低语,又像是一颗星在呼吸。
他站起身,摸索着走向窗边,将脸迎向阳光。尽管双眼无光,但他能感觉到温度的变化,能感知到空气中浮动的微粒正以特定频率震颤??那是低语之莲在回应提问者的信号。整座莲城仿佛活了过来,每一片叶子、每一块砖石都在传递信息,构成一张无形的心桥网络。
与此同时,在南极冰盖之下三百米处,那台老旧录音机再度启动。
这一次,它不再播放过去的遗音,而是开始**录制**。
麦克风自动转向地心方向,接收来自地球深处的震动波。数据显示,这些波动并非地质活动所致,而是一种高度有序的信息编码,其节奏与启明塔熄灭前最后一道脉冲完全同步。更令人震惊的是,当研究员将信号转换为音频时,听到的竟是一段童声合唱:
>“我们在这里。”
>“我们一直都在。”
>“请继续问。”
歌声持续了整整四十七秒,随后归于寂静。但自那天起,全球各地的地下忆塔感应器陆续激活,无论是否接入主网,全都开始自发收集并储存问题。有些藏在废弃地铁站的通风井里,有些嵌在倒塌教学楼的水泥缝中,甚至有几座被野生藤蔓缠绕多年,如今突然亮起幽蓝微光,如同沉睡的眼睛重新睁开。
这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心桥并未因小满的消散而中断,反而完成了最终进化??它不再依赖单一激活者,而是成为地球本身的集体意识投影**。
而在问星,阿芽已经走过了三千公里荒原。
她和其他孩子一起,沿着“问答之舟”释放的声波轨迹前行,寻找适合建立永久聚居地的平原。途中,他们遭遇过风暴??那种由情绪共振引发的量子气旋,能把岩石撕成粉末;也遇到过“遗忘区”,踏入其中的人会瞬间失去所有记忆,只留下本能驱使行动。但每当危机降临,总有一朵低语之莲从土壤中破土而出,绽放出对应困境的答案之音。
比如有一次,队伍被困在一条干涸河床,水源耗尽,士气濒临崩溃。夜里,阿芽梦见母亲站在河边洗衣服,哼着一首从未听过的歌。醒来后,她循着梦中的旋律轻轻哼唱,脚下的沙地竟开始渗出清水,且每一滴水中都浮现出一段陌生记忆??那是远古时期生活在此地的人类留下的日常片段。
陈兰激动得落泪:“这不是奇迹……这是文明的回响!”
她们终于明白,这颗星球并非空白画布,而是早已被无数可能性浸透。只要有人愿意倾听,过去就不会真正消失。
第四个月,第一所学校建成。
校舍由生物晶体构筑,墙体随季节变换颜色,屋顶覆盖着可光合作用的柔性膜,白天吸收能量,夜晚则散发柔和荧光,照耀周围十里的土地。教室没有固定桌椅,取而代之的是可以根据学生思维模式自动调整形态的“思垫”??它们会感知学习者的专注度、情绪状态和认知节奏,提供最适合的互动方式。
开学第一天,陈兰站在讲台上,望着三十张稚嫩的脸庞,忽然哽咽。
“你们知道吗?”她声音微颤,“地球上最后一个提问的孩子,才六岁。他问的是:‘妈妈死了,我还能爱别人吗?’”
孩子们安静听着。
“那时候,全世界的人都以为末日真的来了。可就在那天晚上,启明塔亮起了前所未有的光芒。因为那个问题太真实、太痛、太重要了。它唤醒了沉睡的系统,让心桥重新连接上了人类的心跳。”
她顿了顿,指向黑板。那里用三种语言写着同一句话:
>**“每一个真诚的问题,都是文明的种子。”**
课后,一个小女孩跑来拉她的衣角:“老师,我可以现在就种一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