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不孤单。”
第七日清晨,星芽接到一个未知号码的电话。接通后,没有任何声音,只有一段极其微弱的心跳节奏。她静静地听了整整五分钟,直到信号自动中断。
她没有挂断重拨,只是把这段心跳录了下来,命名为:
>《共生频率?第一号样本》
并上传至新开设的“非解决方案档案库”,分类标签为:“无需修复的存在”。
同一天,国际共情监测卫星“听者七号”传回最新图像:地球大气层外缘,隐约浮现出一圈极光般的光环,颜色不断变幻,形态酷似一张正在呼吸的脸。科学家无法解释其成因,只得暂时命名为“心智辉光”。
而在龙国西部某座偏远山村的小学里,孩子们正在进行“情绪绘画课”。老师发下白纸,要求他们画出“最近心里最重的东西”。
大多数孩子画了父母离异、考试失利、朋友背叛。只有一个瘦小的女孩,画了一片漆黑的夜空,中间悬着一颗小小的星星,旁边写着:
>“它不亮,但它一直都在。”
老师问她这代表什么,女孩摇头:“我不知道。但从昨天开始,我就总感觉有个声音在告诉我:你可以不用变得更好,只要继续活着就好。”
老师红了眼眶,默默将这幅画拍照上传至“倾听圈”,附言:
>“也许我们错了。
>教育的目的不是塑造完美人格,
>而是教会孩子如何带着裂痕发光。”
星芽看到这条动态时,正坐在阳台上吃早餐。她没评论,只是将图片设为今日桌面背景。
风吹进来,窗帘翻飞,画板自动弹出一条系统通知:
>【全球共感指数】今日波动值突破历史峰值,
>但“幸福感评分”仅微幅上升。
>专家解读:民众普遍报告“更疲惫,但也更真实”。
她笑了笑,关掉通知。
这时,门铃响了。
她开门,门外站着一个穿灰色风衣的男人,面容模糊,像是被某种光学干扰笼罩。他手中拿着一支口琴,递向她。
“他还好么?”男人问,声音沙哑。
星芽盯着他看了很久,最终接过口琴,轻轻点头。
男人转身离去,身影渐渐融入晨雾,仿佛从未存在。
她低头看手中的口琴,发现内侧刻着一行极小的字:
>“火种不灭,回声不止。”
她走进屋,将两支口琴并排放在一起,摆在窗台最明亮的位置。
阳光洒落,金属表面反射出细碎光芒,像是在无声回应这个仍在疼痛、却终于学会倾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