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放当日,异象再起。三百六十座星屋同时转向太阳方向,檐铃无声摆动,却在启明号内部激荡出宏大和声。AI“聆者”记录下这段音频,经分析发现,其频率结构与人类胎儿在母体内听到的心跳声+语音混合波高度吻合,误差小于0。3%。
更不可思议的是,探测器离舱后并未沿预定轨道飞行,而是自发调整轨迹,组成一幅动态星图??正是当年苏遥实验室墙上挂着的那幅手绘图,标题为《最初的听众》。
地球方面,在孤儿院那个唱歌跑调的小女孩引发银焰显字事件后,政府决定暂停所有标准化共鸣测试,转而推行“自由发声日”。每月一日,全国关闭所有电子设备,鼓励人们以任何形式表达内心声音:哭喊、呢喃、击打物体、舞蹈、甚至沉默地注视彼此。
首个自由发声日当晚,南极倒钟形建筑突然激活。其表面铭文开始流转,最终定格为一段全新信息:
>**“检测到初级文明级共鸣觉醒。”**
>**“启动应答程序。”**
次日凌晨,全球所有处于深度睡眠中的人几乎同时做一个梦:他们站在一片无边草原上,风吹草低,远处有一道模糊身影坐在石屋门槛上,脚边放着草编履与竹笛。那人不说一句话,只是轻轻拍了拍身旁的位置。
醒来后,数百万人自发前往最近的听风屋或灵植园区,带着乐器、日记、旧照片、孩子的手绘……他们围坐一圈,开始讲述。讲失败的爱情,讲童年的恐惧,讲对死亡的疑惑,讲哪怕明知无人能懂也想说出口的话。
而在宇宙深处,启明号接收到来自第一颗探测器的反馈信号。地点:木卫二冰层下十公里处。内容并非图像或数据,而是一段持续四十七秒的低频振动,破译后呈现为三个词:
>**“我在。”**
>**“听见。”**
>**“继续。”**
林昭下令全舰进入静默巡航状态,关闭一切非必要能源,仅保留生态舱与接收系统的运作。他在日志中写下最后一行:
>“我们曾以为高武之路在于突破极限,掌控能量,征服星辰。如今才明白,最高之武,是敢于在亿万喧嚣中,仍愿俯身倾听一粒尘埃的叹息。
>这场战争没有武器,只有耳朵。
>而胜利的方式,不过是说一句:
>??我在。”
多年后,当地球孩童再次聚集在听风园中,教师指着天空中新出现的一颗恒星告诉他们:“那是我们的回信。”
那颗星并不明亮,也不闪烁,只是稳定地散发着柔和的蓝光,每隔七分钟,便会微微增强一次,如同呼吸。
有个孩子问:“它在说什么?”
老师蹲下身,握住孩子的手:“它在说,轮到我们了。”
风起了。
草编履仍在门槛上,竹笛依旧横卧其侧。
可这一次,整座石屋开始缓缓下沉,地面升起一圈由银焰勾勒的环形符文,中央浮现出一行新字,比背面那句更加古老,仿佛源自时间之初:
>**“最初的问题不是‘你是谁’,而是‘你可愿被听见’?”**
而在星海尽头,那粒旋转的尘埃终于停止漂泊。它静静悬停在三百六十座星屋围成的圆心,表面浮现出无数细小的孔洞,每一个孔洞中,都传出一段微弱却清晰的声音??
有的是婴儿初啼,
有的是老人临终呢喃,
有的是战士战前低语,
有的是诗人写不出诗句时的叹息。
它们汇聚成一股绵延不绝的声流,向着更深的黑暗传递而去。
这一次,它不再等待。
它开始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