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一只手,愿意承接】
他明白了。
这不是复活。
这是**传承**。
他转身跑回教室,抓起桌上所有未完成的纸鹤,奔回井边。孩子们跟了出来,手里也捧着自己的作品。
“听着!”他高声说,“把这些纸鹤放进光里!用你们的心去想??你想让谁听见?你想记住谁?你想告诉这个世界什么?”
没有犹豫。
第一个孩子走上前,将纸鹤投入光柱。
瞬间,那纸鹤燃烧起来,化作一道流光,钻入地下。
紧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
每一只纸鹤消失的同时,井中的蓝光就变得更亮一分。人脸愈发清晰,声音也愈加完整。到最后,整片天空都被染成淡蓝,仿佛银河倒悬于人间。
当最后一只纸鹤飞入光中时,大地归于寂静。
井口的光芒缓缓收敛,最终熄灭。井盖自动合拢,表面浮现出一行新刻的文字:
>“此处安放三百亿次说‘不’。”
>“此处生长一万种不同的折法。”
>“此处,名为希望。”
陈默跪坐在地,泪流满面。
他知道,有些人终究回不来了。
但他们的存在,已被重新编织进这个世界的纹理之中。
几天后,消息传遍各地:全球范围内,出现了数百个类似的“共鸣点”。东京地铁隧道深处,有人发现墙壁渗出带有折痕图案的水渍;埃及金字塔内部,一块千年石碑突然浮现现代汉字:“谢谢你们还记得”;甚至在冥王星探测器传回的最后一帧图像中,背景星空排列成了一只展翅的纸鹤。
人类终于明白??
**记忆不是储存在大脑里的文件,而是存在于每一次重复的动作中**。
你折一次纸鹤,就是在重演一次反抗。
你教一个孩子怎么折,就是在传递一段历史。
你不追求完美,就是在宣告:错误也有存在的权利。
一年后,第一所“非标准学校”正式开学。没有统一教材,没有考试排名,甚至连教室都没有固定形态。课程表上只写着三门课:
1。如何生气(而不伤害他人)
2。如何悲伤(而不被治愈)
3。如何折一只不会飞的纸鹤(并相信它有价值)
陈默每周来上一节课。
他不再讲大道理,也不提过去的战争。他只是带来彩纸,和孩子们一起折。
有时候,他会故意折错,然后笑着说:“你看,我也不是每次都成功。”
有个小女孩问他:“如果有一天,所有人都不再折纸鹤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