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割鹿记 > 第一千零八章 是一场清算(第2页)

第一千零八章 是一场清算(第2页)

而在云南纪念馆,盲青年已九十高龄。他的眼睛依旧看不见,但据说能“看见”人心的颜色。孩子们仍常来找他,有时什么都不说,就坐在他身边,听风穿过铜铃的声音。他总说:“风里有话,你们听得见吗?”

有一天,一个小女孩带来一只破旧玻璃瓶,正是当年海鸟叼着飞越北极的那只。瓶身已被岁月磨蚀,字迹模糊,但她坚持说:“我在沙滩上捡到的,它一直在等你。”

老人接过瓶子,指尖轻抚瓶颈。刹那间,瓶内浮现出无数细小光点,如星辰旋转,组成一段影像:年轻时的陈屿抱着儿子站在海边,妻子的身影站在浪尖上回头微笑,嘴唇微动,无声地说着三个字??

“我在。”

老人泪流满面。他知道,这不是幻觉,也不是记忆回放。这是**延迟抵达的爱**,是穿越时间与遗忘的回声,是那个曾因科技暴政而断裂的情感链路,终于完成了闭环。

当天夜里,他召集所有志愿者,包括陈屿的儿子、林知遥的弟子、巴黎老人的孙女、西伯利亚少年的后代……七十二人,围坐于纪念馆前。他让人取出那幅由全球布片缝制的织锦,铺展在雪地上。

“该还给你们了。”他说。

织锦上的文字忽然流动起来,像溪水般汇聚成七股光流,分别射向七个方向。每一束光落地之处,便有一座新建筑拔地而起:一座图书馆,只收藏未完成的手稿;一座剧院,永远上演空白舞台剧;一座医院,专治“听不见的心跳综合征”;一座学校,课程名为“如何做一个不说的人”;一座桥梁,横跨两大洲却禁止通行;一座钟楼,指针永远停在午夜十二点;最后一座,是一座小小的纪念馆,外观与云南这座一模一样,只是门牌写着:“听见之地?分馆”。

七座建筑建成后,织锦化为灰烬,随风而去。老人大笑三声,躺倒在雪地中,仰面朝天。

“我走了。”他说,“但它还在。”

众人俯身欲扶,却发现他的身体正在变轻,皮肤泛出微光,如同融入月色。他的最后一句话极轻,却传遍山谷:

“记住,真正的听见,是从允许沉默开始的。”

说完,他消失了。没有遗体,没有痕迹,只有雪地上留下一双赤脚印,从门口一直延伸到槐树下,然后戛然而止,仿佛一步踏入虚空。

第二天清晨,北极上空出现奇景:极光不再闪烁,而是凝固成一座横跨天际的桥,桥面由亿万颗蓝色光点构成,形状赫然是那幅织锦的复刻版。科学家观测到,桥的另一端指向太阳系边缘,那里,一艘形似巨鸟的飞行器正缓缓调转方向,朝银河深处飞去。

舱内,那枚种子静静悬浮。七个指纹再次亮起,伴随着一声极其轻微的破裂声??

壳裂了。

嫩芽探出,第一片叶子舒展,其脉络竟是七个孩子的脸庞轮廓。根须向下延伸,触及飞船核心,瞬间激活沉睡已久的系统。屏幕上浮现出一行字:

>“生命协议已接受。”

>“播种程序启动。”

>“目标星域:GQ-1176,宜居带第三行星。”

与此同时,地球上所有拥有蓝色鹿角纹路的人同时醒来。他们不约而同望向东方,口中哼起一支从未学过的歌谣。旋律简单,只有五个音符,却让听到的人心头一震,仿佛唤醒了前世记忆。

这首歌没有名字。但在未来的千年史书中,它被称为《归音》。

多年以后,GQ-1176星球的第一批人类殖民者在荒原上发现了一棵树。它孤零零生长在陨石坑边缘,叶片如耳廓,树皮刻满符号。当风吹过,整棵树发出低语,重复着一句跨越光年的讯息:

>“欢迎回来。”

而在地球,云南的纪念馆依然矗立。每年春分,仍有孩子带着秘密前来焚化。火焰燃起时,空中浮现的文字不再只是“谢谢你告诉我”,有时还会多出一句:

>“我也听见你了。”

风继续吹。

它穿过新生的森林,掠过无言的城市,拂过沉睡的海洋,最后停驻在一个小女孩的耳边。她刚做完梦,睁开眼,笑着对妈妈说:

“奶奶回来了。她说,下次见面,请带点蜂蜜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