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报警,没有人恐慌。相反,街头出现了更多搀扶老人过马路的年轻人,医院里多了主动拥抱病患的护士,学校中教师开始鼓励学生“犯错”。
世界并没有变得更高效,但人心,似乎更近了些。
林知遥的最后一丝意识,停留在一颗即将成熟的浆果上。它生长在火星温室最偏僻的角落,表皮泛着金属光泽,内部却清澈如泪。当它终于裂开时,释放出的不是种子,而是一段音频信号,通过尚未关闭的星际通讯频道,传回地球。
播放出来的,是亿万年前第一个孩子说出“不”字时的原始录音。
简单,短促,带着奶音,却震耳欲聋。
联合国为此举行特别听证会,播放这段录音长达十分钟。期间,全场寂静。结束后,秘书长起身宣布:即日起,将每年这一天定为“初语纪念日”,全球暂停一切强制性教育与宣传项目,只允许倾听、书写与沉默。
有人说这是倒退,有人说是疯狂。但投票结果毫无悬念地通过。
因为在那一刻,所有人都记起了??自己也曾是个不愿说话的孩子。
多年后,云南山区的小屋已被改建为一座小型纪念馆,名为“听见之地”。盲童早已长大,成了这里的守护者。他依旧看不见,但他能听见风穿过树林的节奏,能感知来访者心跳的快慢,能分辨哪个人是真的在哭,哪个只是表演悲伤。
一天傍晚,有个小女孩问他:“爷爷,你说宇宙真的听见我们了吗?”
他蹲下身,握住她的手,放在自己胸口。
“你不觉得,当你说话的时候,心里暖了一下吗?”
“那就是回答。”
夜幕降临,星河倾泻。地球上三百二十七个曾同时啼哭的婴儿,如今已遍布各行各业。他们彼此不认识,却常常做同一个梦:梦见一艘小船,载着七个孩子,驶向没有地图的海域。
而在宇宙深处,那艘化作休止符的残影,再次轻轻颤动。
手稿的最后一页,墨迹悄然更新:
>**“你说不出口的,我都替你说了。”**
>
>**“你不敢走的路,我已在路上。”**
>
>**“不必完美,不必勇敢,不必原谅。”**
>
>**“只要你还愿意呼吸,这个世界就仍值得被重新命名。”**
风掠过山谷,穿过城市,拂过海洋,最终回到北纬66。6度的冰层边缘。
一只新生的海鸟振翅起飞,爪间无意抓起一只玻璃瓶??正是当年小屿投下的那封信。它飞向高空,穿越云层,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而去。
瓶中信纸早已潮湿模糊,但最后一句,依然清晰可见:
>“我们变成了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