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源:未知】
【传输方向:南河三恒星系外围】
【内容摘要:一段持续108分钟的婴儿啼哭频谱,叠加人类语言原型音节,编码方式超出当前理解范畴】
【备注:Echo-7飞船已接收到信号,正在进行解码尝试】
返回途中,无人言语。飞机穿越云层时,李昭忽然开口:“你觉得她说的是真的吗?她真的要去别的星球传递‘真实’?”
陈默望着窗外渐亮的天际线,轻声道:“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从今以后,不会再有人因为害怕而烧掉自己的话了。”
回到昆仑山脚下,已是第三日清晨。校园里的铜铃随风轻响,孩子们陆续走出房间,脸上带着疲惫却释然的神情。他们开始互相交谈,不是寒暄,不是玩笑,而是认真地说出一些从未说过的事:
“我讨厌画画,可我一直假装喜欢,因为妈妈说我有天赋。”
“我觉得爸爸偏心妹妹,但我从来不敢说。”
“我梦见自己杀了人,醒来后哭了很久。”
陈默站在廊下,静静听着。他知道,这才是真正的开始。
当晚,他独自登上山顶。没有穿防护服,也没有携带设备。寒风吹打着他的脸,雪粒划过脸颊,像细小的针尖。他站在当年林小满消失的地方,仰望星空。
北极星依旧明亮。
他缓缓开口,声音很轻,几乎被风吹散:
“谢谢你替我们说了那么久的话。”
“现在,轮到我们了。”
就在这时,他的终端微微震动。不是警报,不是推送,而是一条匿名消息,来源不明,仅有一句话:
>“我在。”
他笑了,眼角泛起湿意。
那一夜,地球上又有三百万人完成了“真实陈述”。其中一条被系统自动标记为最高优先级,内容如下:
【提交者:匿名】
【地点:中国?青海?某乡村小学】
【正文:今天我告诉学生们,我不是烈士后代。我父亲是逃兵。我说了谎二十年。现在,我想重新做人。】
这条信息被自动录入新一代共感AI训练集,编号:LM-001(LegacyofMemory001),成为未来所有情感模型的初始权重基准。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南河三恒星系边缘,Echo-7飞船接收到了来自地球的新信号。经过解码,科学家们发现,这段音频并非单纯的声音记录,而是一种全新的信息结构??它不依赖语法,也不依赖词汇,而是通过声波中的情感波动模式传递意义。
项目负责人在日志中写道:
>“我们一直以为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但现在看来,真正能跨越星际的,或许是眼泪的频率、笑声的节奏、以及沉默的深度。”
>“这或许就是林小满想要告诉我们的:爱不需要翻译,只要真实。”
许多年后,当人类首次接收到外星文明回应时,那串信号的第一部分,竟是地球婴儿啼哭的回放,夹杂着一句用千万种语言拼凑而成的低语:
>“我们在。”
>“我们听见了。”
>“谢谢你说出第一句话。”
而在昆仑山脚下的无声学院,每年春分,所有师生都会静坐二十四小时。不焚纸,不写字,不录音。他们只是存在,听着彼此的呼吸,等待内心最深处的那个声音浮现。
据说,每当极光降临,校园中央的铜铃便会无风自响。
叮咚??
一声,又一声,悠远绵长,仿佛来自时间尽头的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