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砚坐在黑暗中,任泪水无声滑落。
她终于明白,为何每次她真诚地哭,戒指都会微微发烫。
那一晚,她没有出发去青城山。
她写了一封信,密封进铅盒,交给次日清晨来喝茶的一位背包客,请他代为送往昆仑山脚下的孤儿院??那里收留着三十多名因共感副作用而失语的儿童。
信中只有一句话:
>“当你们再次听见彼此的心跳,请记得,那不是共振,是选择靠近。”
七日后,满月。
她在梦中再次见到初问之树。
但这一次,她没有试图走近。
她站在远处,看着小女孩背影哼唱【Q-0】,听着那熟悉的旋律在风中飘散。她知道,只要她迈出一步,就会被拉入循环,成为下一个“苏砚”的养料。
她转身离去。
就在她踏出梦境的瞬间,整棵树轰然碎裂,化作无数光点升腾,融入夜空。
现实中的地球同步震动。
太平洋海底电缆监测站报告:一条沉寂数十年的备用线路突然激活,持续传输一组重复编码:
>**01001100011011110111011001100101**
>(Love)
与此同时,全球各地陆续出现异象:
东京街头,一对情侣争吵后分手,女子转身离开时突然停下,回头说:“其实我不是生气你忘了纪念日……我是怕你觉得我不够重要。”男子愣住,走上前抱住她,两人在雨中相拥半小时,未使用任何共感辅助设备。
巴黎地铁站,一名流浪汉递给陌生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知道你看不起我,但我今天确实饿了。”那人沉默片刻,买来一份热餐递给他。两人对视一笑,各自走开。
这些微小的连接,不再依赖技术,不再追求完美共鸣,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真实。
一个月后,苏砚接到林铮的最后一次通讯。
他坐在一间昏暗的房间里,面容憔悴,右手缠满绷带。
“回响会找到了我。”他说,“他们逼问我‘逆火种计划’的全部细节。我没说,但他们用共感强行读取了我的记忆……现在,他们知道了你的位置。”
“我知道。”她平静回应。
“你不逃?”
“逃不掉的。”她望着窗外飘雪,“而且,我也该面对他们了。”
通讯结束前,林铮低声问:“如果重来一次……你还会选择这条路吗?”
她想了想,微笑:
“会。因为我终于明白了,真正的觉醒,不是变得无所不知,而是承认自己永远不够懂别人,却依然愿意坐下来,听他们说完一句话。”
三天后,一群黑衣人闯入静语茶馆。
他们戴着神经同步面罩,手持共振枪,声称要“净化残余污染源”。领头者掀开兜帽,竟是曾在柏林小组中获得高度评价的年轻心理师??李维。
“苏博士。”他冷笑,“你以为切断连接就能带来自由?你错了。人类需要被理解,就像植物需要阳光。而我会重建系统,只不过这次,不会再给你们选择的机会。”
苏砚静静地看着他,然后起身,从柜子里取出那只银色金属盒。
她打开,拿出新戒指,戴回左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