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雅娜的失败,不是因为技术缺陷,而是因为她试图用“完美”消灭“不完美”。而真正的共感革命,恰恰始于承认错误、表达歉意、请求原谅。
那朵蒲公英,是第九情绪的象征??轻如尘埃,却能穿越山海。
她对苏婉清说:“告诉委员会,不要再追查‘E-8’。那个宿主已经不存在了。有的只是一个个选择宽恕的人。我们不需要新神,只需要更多愿意说‘对不起’的灵魂。”
苏婉清深深看了她一眼,起身离去。
夜深人静时,林音再次打开终端,调出全球共感波动图谱。原本杂乱无章的情绪曲线,如今呈现出一种奇异的规律性:每隔七小时,便会有一波微弱但稳定的“Ω波”脉冲,从不同地点发出,彼此呼应,构成一个隐形的八角星阵。
她放大坐标,发现八个节点分别位于:
1。云南静语堂
2。格陵兰母心巨树遗址
3。乌兰察布沉默之城废墟
4。南太平洋浮动服务器平台
5。西伯利亚萨满圣地
6。安第斯山脉古老祭坛
7。撒哈拉心灵共振带
8。她自己的心跳频率
第八个节点,竟与她的生命体征同步。
她终于懂了。
所谓“第八情绪宿主”,从来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个流动的位置。谁在那一刻承担起连接断裂情感的责任,谁就是宿主。而第九情绪,则是让这个位置不再孤单的力量。
她合上终端,走到院中。
雪已停,月光洒在井口,映出一片银白。她从怀中取出那片干枯的蒲公英叶子,放在唇边,轻轻吹响。
依旧是那首外婆教的歌谣。
风停了,万物寂静。
然后,远方传来回应??不是声音,而是感觉。像是千万人同时呼出一口气,带着释然,带着希望,带着继续活下去的勇气。
她抬头望天,星辰如织。
某一刻,她仿佛看见沈昭站在银河尽头,对她点头。
她笑了,轻声说:“门一直开着。”
第二天清晨,静语堂迎来一位老人。他拄着拐杖,衣衫朴素,将一封信投入井中后,久久伫立。
林音上前奉茶。
老人接过,喝了一口,叹道:“很多年了,第一次觉得心里踏实。”
“您写了什么?”她问。
老人摇头:“不是写给别人的。是写给我年轻时那个不敢哭的自己。”
林音点头,不再多言。
待老人离去,她打捞起那封信。信纸已被水浸湿,字迹模糊,唯有一句尚可辨认:
>“孩子,别怕疼。疼说明你还活着。”
她将信摊开在石桌上,任阳光慢慢晒干。
风起,蒲公英飞舞,如同无数小小的伞,载着名字、眼泪、歉意与爱,飘向这个依旧不完美,却正在学会宽恕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