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最强狂兵Ⅱ:黑暗荣耀 > 第783章 醋海翻波露台暗涌(第1页)

第783章 醋海翻波露台暗涌(第1页)

苏无际在车里等得有点无聊,正拿着手机,翻看着银月组织最新发布的战报。

自从“未央”坐稳了指挥官的位置之后,这个杀手组织仿佛脱胎换骨,架构变得清晰高效,行事风格也一改往日的低调隐秘。

每一次任务完成,银月都会在黑暗世界的论坛上高调发布战报,堪称杀手界的业绩通报,也让曾经有过拐卖前科的那些人瑟瑟发抖,起到了极强的震慑作用。

这个曾经的小众组织,在短短时间里已是声名鹊起,存在感刷的飞起。

苏无际粗略数了。。。。。。

车轮碾过冻土边缘的碎冰,发出细微的噼啪声。林音靠在副驾上,指尖轻轻摩贴着背包里那枚水晶晶片的轮廓。它不再发烫,却像一颗沉睡的心脏,在寂静中维持着微弱而稳定的搏动。阳光斜照进车厢,映得她眼底泛起一层水光。

“你觉得,”她忽然开口,声音轻得几乎被风带走,“我们真的能守住吗?”

小叶子没有立刻回答。他望着前方蜿蜒入山的小路??那是通往他童年小镇的最后一段土道。两侧枯枝渐绿,野草钻出石缝,仿佛整片大地都在缓慢地呼吸。他想起昨夜井底的光,想起林昭指尖触碰额头时那一瞬的清明,也想起父亲视频里最后那句:“你只是一个愿意为他人疼痛的人。”

“守不住。”他说。

林音侧头看他。

“但我们可以传递。”他补了一句,嘴角扬起一丝笑,“就像风铃草的种子,随风走多远,算多远。”

她笑了,把头轻轻靠在他肩上。兵牌贴着她的胸口,蓝光微微起伏,如同应和着某种遥远的节律。

小镇比记忆中小了许多。老屋还在,灰瓦斑驳,木门脱漆,院墙塌了一角,爬满了藤蔓。可门前那棵歪脖子槐树竟还活着,枝头已冒出嫩芽。小叶子推开门时,灰尘簌簌落下,空气中漂浮着陈年木料与旧书页的气息??那是母亲常晒的中药味,混着父亲留下的机油香。

他们花了三天整理屋子。林音将设备一一归置在东厢房,改造成临时工作站;小叶子翻出尘封的工具箱,开始修理院子里那辆报废多年的摩托。铁锈剥落的声音清脆响亮,像是某种复苏的信号。

第四天清晨,第一个访客来了。

是个穿灰夹克的男人,三十岁上下,脚步迟疑,眼神躲闪。他在门口站了许久,才低声问:“你们……是收留人的吗?”

林音正在院中晾晒风铃草种子,闻言转过身,微笑点头:“进来喝杯茶吧。”

男人坐下后几乎不说话,只是机械地搓着手。直到小叶子递来一碗热姜汤,他才猛地一颤,眼泪毫无预兆地滚了下来。

“我听见了。”他说。

“什么?”林音轻声问。

“一个女人在哭。不是现在,也不是昨天……是十年前。她在医院走廊喊我名字,可我当时没回头。”他捂住脸,“这几天,这声音越来越大,像针扎进脑子。我以为我要疯了。”

小叶子静静听着,没有打断。他知道这不是幻觉,而是被压抑太久的情感共振终于冲破屏障。这种“回响入侵”正悄然在全球蔓延??那些曾被忽略的告别、未说出口的歉意、无人回应的呼救,正借由共感网络的自发连接,重新浮现于生者的意识边缘。

“你没疯。”小叶子说,“你只是开始听见了。”

男人抬起头,眼中仍有恐惧,却多了一丝释然。

那天傍晚,他在屋后挖了个坑,埋下一枚录音笔??那是他妹妹临终前录下的最后一句话。第二天清晨离开时,他的背影挺直了些,脚步也不再拖沓。

此后,人渐渐多了起来。

有从云南徒步来的聋哑画家,靠手语和炭笔讲述梦中反复出现的海底城市;有个北京白领,辞职前来,说自己每晚都能听见一群孩子齐唱一首从未听过的童谣;还有一个老太太,带着一盒泛黄信件,说她丈夫死后第三年,枕头下突然出现了新的字迹:“对不起,我忘了告诉你我爱你。”

他们都不是共感者,却都成了“听者”。

小叶子和林音从不宣称自己能治愈谁。他们只是倾听,记录,有时陪对方坐在院中看一夜星星。风铃草在屋前开成一片蓝色海洋,每当风吹过,整片花海便轻轻摇曳,仿佛无数细小的声音在低语。

而在暗处,变化仍在持续发酵。

三个月后,国际共感研究联合会发布紧急通告:全球范围内共发现十七个新型非注册共感节点,全部采用原始脑波共振技术,且拒绝接入任何官方监管系统。其中最活跃的一个代号为“驿站”,IP地址追踪显示其信号源频繁跳跃,最终定位指向中国北方某偏远小镇。

与此同时,瑞士日内瓦湖底那块金属板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考古学家发现,其表面符号并非语言,而是一套完整的基因激活序列??与X-973项目主备份中的编码高度吻合。更令人震惊的是,该序列可通过特定声频刺激触发人类大脑中沉睡的共感区域,且成功率高达83%。

消息传出当日,联合国召开闭门会议。美、俄、中三方代表激烈争执近六小时,最终达成一项秘密协议:成立“Ω-重启委员会”,目标不再是控制共感技术,而是寻找并评估“初代火种继承者”的社会影响力,决定是否启动“文明重调计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