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临时被调到倒数第二的压轴位置,剧组只好为先登场的节目让出后台。多半人没有进去看节目,而是在走廊上各自复习演出,像考前在考场外背最后的书。周萍的演员也是晚会的主持人,到前一个节目才回剧组。只有大钟能陪小钟对戏,于是她又把他声情并茂地骂了一顿。
终于要结束了。明知所有的努力都是为求即将到来的结果,所有人齐心协力的气氛却令人沉醉不舍。最后一遍集体排练,预演话筒传递的顺序,确认音频文件,直到报幕声响起,一切就绪。
大钟带着她到另一侧的舞台候场,别好衣领的麦克风,披上雨衣。小钟跺着脚原地打转,意识到细鞋跟会在木地板上踏出不小的动静,转而抱紧双臂,倚在墙边。
“紧张吗?”大钟问。
“与其说紧张,不如说是犹豫。”
到最后小钟也没有解开心里的迷茫。
“那就相信直觉,我一直是这么做的。”他坚定地鼓励她。
大钟将她从他那借去的折扇重新递给她。一手送出,一手接过。
意思是他与她同在。
为让她轻松一点,他又拼命找话,调侃说穿雨衣的小钟是“魔法少女”。
小钟笑,“我倒怕等下上台,你跟我说‘去吧,皮卡丘’,然后笑场搞砸,演都不用演了。”
真正的“魔法少女”在台上。
掀起帘幕,从侧边也可看见台上的表演。两位戴墨镜的黑衣硬汉推着轮椅来到舞台中央,轮椅里坐着的正是周朴园。最后这个角色由雨然自己来演,小钟把她拖下水的。
好姐妹就是要整整齐齐。
当然也恰如其分。导演正好需要一些暴君的天分,惟其如此,才能更有力地统领团队,如臂之使指。经过大半个月的排练,大家也心知肚明,最能接近周朴园的人就是她们的好导演。
但毕竟是反串,如果只有雨然,给人感觉更像是贾母,而不是周朴园。她们想过两个优化方案:一是改剧本,将周朴园的戏份改成周朴园的母亲;二是给雨然外置两个具备压迫感的保镖。她选择了后者,直接演周朴园才爽。
伦理狗血剧演成喜剧又如何?大过年能博观众一乐,也算不枉。
而当雨然坐在轮椅上讲完第一句台词,拄拐起身,迎接她的并非预想中的哄笑,而是一大片掌声。剧情推进,观众似被勾进戏里,等到小钟上台,只有空旷的宁静。底下黑压压的,看不清人形。
所有的一切都是为全心投入表演而存在。
滚瓜烂熟的台词似流水般连珠淌落,宛成包罗万象的镜,随灯影缓缓转动。她从中感受到新的力量,角色有了自己的生命,表演的事根本不必她来操心。
犹豫就相信直觉。
「她会爱你如一只饿了三天的狗咬着它最喜欢的骨头,也会如秋天傍晚的树叶轻轻落在你的身旁,她觉得自己的夏天已经过去,西天的晚霞早暗下来。」
书中的话再度浮现出来,再也不是干枯的字眼。
她握着他给的黑檀折扇,在扇面转开的瞬间,似黑蝴蝶飞起有关于他的细节。无数眼神,倦怠的冷淡,渴望的哀求。艳丽却难掩锋芒的字迹。做事时旁若无人的专注,做爱时不可自拔的清醒绝望。像一场细密的落花倾覆而下,遥看是雪,近闻却沁满诱人的异香。
是因有他,她才成为今日的她。
这场戏她比任何一次排练都演得更大开大合。给了同伴很大的压力,她知道,但不得不这样演。
一条路走到黑,无所不用其极,就是她唯一的解法。
但似乎只有一次正式场合不宜做从未做过的尝试,小钟没预料到自己放得太开就收不住,动感情去演,情绪失控就掉眼泪了。
大约是很严重的演出事故。
但愿底下的人看不到。
她记着雨然最后的话,好坏不论,硬着头皮也要演完。但演完的小钟依旧没有从戏里出来,恍惚地走下舞台,就看见大钟抱着一大捧浅绿色系的玫瑰花束,站在最前等她。
“辛苦了。演出很完美。”
像梦里的情景。
他第一时间递上厚外套。
小钟边穿衣服,边龇牙笑,“还是失误了,没那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