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在台上的讲述,加上IG俱乐部在官微上发布的内容,带来的效果可绝对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效果。
有些话得自己说,但有些话得别人来说,才能更加的相得益彰。
IG官微的内容一经发布,立刻就被无数。。。
夜色如墨,笼罩着上海虹桥训练基地的玻璃幕墙。rng的战术会议室依旧亮着灯,投影仪将一帧帧比赛画面投在墙上,像极了某种古老仪式的图腾。uzi坐在角落,耳机半摘,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那本《V的十二个破绽》。纸页已经泛黄卷边,但每一页的批注都清晰如初,仿佛是他与周礼之间一场无声对话的见证。
“他回来了。”ming突然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整个房间安静下来。
屏幕上是韩服rank榜单的实时刷新记录??**Observer_Zero**,昨日上线,七连胜,对手包括faker、gumayusi,甚至还有keria亲自试阵的辅助位对线。更令人不安的是,这名神秘账号的操作风格极其冷静,走位精准到毫厘,技能释放毫无情绪波动,像是被某种更高维度的逻辑所驱动。
“不是回归。”uzi轻声说,“是进化。”
他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那场平局排位的最后一幕:周礼操控的角色站在河道中央,面对四人包夹,既不逃也不战,只是静静地转身回城,留下一个意味深长的背影。那一刻,uzi知道,对方不再试图用操作压倒他,而是开始用“存在”本身作为武器。
“他在测试我们的反应阈值。”uzi睁开眼,“每一局rank都不是为了赢,是为了收集我们应对‘异常行为’的心理惯性。”
wei皱眉:“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别按常理出牌?”
“不。”uzi摇头,“我们要比他更反常。”
当天深夜,rng启动代号“逆光”的秘密计划。不同于以往围绕阵容和bp展开的传统备战,这次的核心指令只有一个:**制造认知冗余**。
具体执行由教练组与数据团队联合推进。他们调取了过去两年所有t1对阵rng的比赛录像,重点分析周礼作为选手或指挥时,在遭遇“非典型决策”后的应对模式。例如:
-当敌方ad在六级前放弃补刀转而游走,v通常会选择控线等待支援;
-若对方打野连续三次在同一河道草丛假露视野,他会默认这是陷阱并绕行;
-一旦出现双c同时消失于地图超过三十秒,他的第一反应是召集队友防守中路。
这些看似合理的判断依据,正是uzi要打破的东西。
“人类的大脑喜欢归纳规律。”他在内部会议上说道,“哪怕明知可能是假象,也会本能地寻找秩序。而周礼……他是秩序的建筑师。所以我们不能给他建筑的机会。”
于是,rng开始进行一系列近乎荒诞的训练赛模拟:
第一轮,ming在一级团结束后立刻卖掉辅助装,购买五瓶红药水,全程躲在敌方蓝buff坑里嗑血,直到十分钟才第一次出现在地图上;
第二轮,gala操控英雄在龙坑跳起了舞蹈动作,持续十五秒,期间全队静止不动,仿佛集体断网;
第三轮最为诡异??uzi本人操控adc,在己方高地塔下反复推兵进塔,又用平a将小兵一个个点杀,故意拖延时间不让防御塔被拆,最终导致系统判定超时平局。
起初队员们难以理解,甚至怀疑这是否真的能影响比赛走势。但uzi坚持:“这不是打给裁判看的,是打给他们大脑看的。”
一周后,效果初现端倪。t1的一场训练赛中,zeus在看到rng双人组突然从中路撤离时,竟迟疑了整整两秒才决定是否追击。事后复盘显示,他脑海中闪过三段不同情境的记忆片段,无法确定当前行为属于哪一类模式,从而造成决策延迟。
“成功了。”uzi看着数据报告,嘴角微扬,“他们在学会怀疑。”
然而,他也清楚,这种混乱战术只能维持短暂优势。真正的决战,仍需一套完整的反制体系。
与此同时,首尔地下二层的隔离房内,周礼正接受第十九次神经调控训练。传感器贴满太阳穴,屏幕上的脑波曲线不断起伏,每当情感区域出现轻微激活,系统便会发出低频脉冲予以抑制。他已经能做到在0。35秒内完成多线程战场评估,误差率低于2。3%。
但他也察觉到了危险??自己的梦境开始失去色彩,记忆变得条理化,甚至连童年回忆都被自动归类为“情感干扰源”加以屏蔽。他曾梦见母亲递来一碗热汤,可醒来后只记得“液体温度:62℃,摄入时间:19:”,却再也想不起她的脸。
“我在变成机器。”他对实验室负责人说,“但这还不够快。”
对方沉默片刻:“你要小心,uzi可能也在走这条路。”
周礼点头。他知道,这场战争早已超越胜负本身,演变为两种生存方式的对决:一个是试图摆脱人性桎梏的天才少年,另一个则是竭力压制人性弱点的理性化身。
全球总决赛抽签仪式前夕,联盟突然宣布一项新规:淘汰赛阶段将启用“盲选模式”(AllPick),即取消禁用英雄环节,所有英雄均可选用,且双方在不知对方阵容的情况下同步锁定角色。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lpl观众欢呼这是“操作者的春天”,韩媒则普遍认为此举将削弱t1的体系优势。唯有周礼,在看到规则公布的瞬间便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