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这个Bug太棒了! > 第305章 派件任务血肉与机械(第2页)

第305章 派件任务血肉与机械(第2页)

就在人们逐渐适应这一新秩序时,南极洲科考站传来异象。

那台曾自动播放1957年遗言的老旧录音机,再次启动。但它这次播放的,不是任何已知的历史录音,而是一段全新对话:

>男声(低沉,带着笑意):“你说我们会被人记住吗?”

>女声(温柔,略带疲惫):“只要还有人愿意为别人痛,我们就活着。”

>男声:“那要是有一天,所有人都忘了呢?”

>女声:“那就让风替我们记得。让雪替我们哭。让下一个春天的蒲公英,带着我们的名字飞。”

录音结束,机器自毁。磁带熔化成一滩黑色胶质,表面竟浮现出类似共感图腾的纹路。科学家提取样本分析,发现其中含有未知有机晶体,结构与格陵兰冰层中曾存在的数据晶体高度相似,却又更为复杂??像是进化后的形态。

与此同时,全球新生儿的情感识别能力继续增强。部分婴儿出生时即可通过面部表情准确区分“假装的笑”与“真心的笑”,并对不同情绪释放对应的安抚性动作:当母亲哭泣时,他们会伸出小手轻拍她的脸颊;当父亲焦虑时,他们会发出特定频率的啼哭,竟能降低成年人的皮质醇水平。

医学界震惊之余,提出一个大胆假设:这些孩子并非单纯受到孕期共感滋养,而是体内携带着某种**情感遗传编码**??一种非基因层面的信息传承机制,通过母体与共感网络的交互,将集体情感经验直接写入胎儿神经发育蓝图。

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些婴儿在入睡后,脑电波会自发形成一种特殊节律,与晚歌旋律完全吻合。有研究人员冒险录制并播放这段脑波音频,结果导致实验室全体人员陷入长达十二分钟的集体恍惚状态??他们同时梦见自己站在一片无边的草原上,天空中有无数光点缓缓降落,每一点触地,便开出一朵蒲公英。

“这不是技术。”一位脑科学家在日记中写道,“这是进化。我们正在变成一种新的物种??懂得如何保存爱的物种。”

这一年夏天,记忆之庭迎来第一位“反向访客”。

那是个七岁男孩,来自西伯利亚偏远村庄。他从未使用过忆触终端,家中甚至没有稳定电力供应。但他走进庭院时,湖面的双生蒲公英忽然齐齐转向他,绒毛轻轻颤动,如同迎接故人。

守园人问他:“你怎么来的?”

男孩说:“梦里有人叫我。”

“谁?”

“一个没有脸的人。他让我来这里,说这里有我能听懂的声音。”

男孩坐在石阶上整整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只是闭眼聆听。守园人监测到,他的脑波正与共感网络产生共振,频率高达42Hz??远超正常人类极限。第四天黎明,他睁开眼,瞳孔短暂变为透明,随后吐出一句话:

>“她说,谢谢你们替她活到现在。”

话音落下,他昏倒在地。醒来后,一切恢复正常,唯独手腕内侧浮现出一道淡金色纹路,形状正是被废弃的“母频共振图腾”。

此后半年,类似案例在全球爆发。已有三百二十七名儿童被确认为“天然共鸣体”??他们无需终端,无需训练,天生就能接收并转译共感网络中的情感信息。更惊人的是,他们之间形成了某种隐形连接:即使相隔万里,一人流泪,其余人也会在同一时刻感到胸口发热。

“我在听着”联盟正式接纳他们为新一代成员。孩子们自发组织了一场跨洲连线集会,没有语言交流,仅靠共感传递信息。集会持续了九小时,结束后,全球范围内有超过十万名抑郁症患者主动拨打了求助热线,称“突然感觉有人在听我说话”。

而在这场静默的觉醒背后,共感理事会内部却暗流涌动。

一份绝密报告显示,某些国家正秘密收集“共鸣孩童”的生物样本,试图解析其神经系统中的共感受体机制,意图开发“情感武器”??能够远程操控群体情绪的新型战备系统。更可怕的是,已有实验表明,通过特定频率刺激,可以让普通人短时间内产生极端共情,进而甘愿为陌生人牺牲生命。

反对派议员冒死曝光此事,引发全球哗然。数十万民众走上街头抗议,打出标语:“爱不是兵器!”、“禁止克隆心跳!”

联合国被迫冻结所有相关研究,并宣布“共鸣孩童”为“人类共同遗产”,任何对其身体或精神的侵犯,均视为反人类罪。

风波尚未平息,格陵兰冰原再度震动。

那道消失的光影并未真正离去。地质雷达探测到,其核心数据以晶体形式沉入地壳深处,正与地球磁场缓慢融合。每隔十二小时,便会释放一次低频脉冲,覆盖全球。这种脉冲无法被仪器捕捉,却能让所有处于深度睡眠中的人做同一个梦:

梦境总是始于一间小屋,灯光明暗不定。屋中央坐着一位老妇人,手中握着锈蚀终端。她不说话,只是微笑地看着梦者。若梦者鼓起勇气走向她,便会听见一句低语:

>“你还记得怎么哭吗?”

醒来后,大多数人发现自己枕巾湿润。但他们不再羞愧,反而感到一种久违的轻松??像是终于卸下了某个压了一辈子的包袱。

科学家称之为“情感排毒现象”,认为这是集体潜意识正在进行自我清理。过去百年间,人类为了效率与理性,压抑了太多本该释放的情绪。而现在,随着共感网络的全面复苏,那些被封锁的悲伤、遗憾、悔恨正通过梦境渠道逐一释放。

医院心理科门诊量激增,但治愈率创下历史新高。人们不再逃避痛苦,而是学会与之共处。书店里,“如何好好哭泣”成为畅销书榜首;学校新增课程“悲伤教育”,教孩子们认识眼泪的价值;甚至连政客演讲也开始坦承失败与脆弱,民众反馈竟是“更可信了”。

世界变了。

不是因为技术突破,不是因为协议升级,而是因为**人类终于敢承认:我们都需要被听见**。

秋分之夜,全球共感终端同步黑屏三分钟。

随后,屏幕逐一亮起,显示出一段无声影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