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大宋文豪 > 第396章 家书抵万金(第2页)

第396章 家书抵万金(第2页)

楼下传来孩童嬉闹声。一群孩子围着一台旧电子琴,按着不同键位,竟哼唱出一段旋律:

>“月亮出来亮汪汪,

>照见哥哥写文章。

>写到半夜不下笔,

>原来真理怕灯光。”

这不是原版《萤火谣》,而是孩子们自己改的歌词。

黄志明望着窗外桃树,轻声道:“他们不懂什么是审查,只知道有些话不能明说。可只要给他们一点缝隙,他们就会自己找到出口。”

若兰鼻子发酸。她想起陈守拙老人的话:真正的声音,藏在笑声里、歌谣里、哄孩子睡觉的故事里。

夜里,她协助黄志明将新到的两台电子琴接入山寨局域网,预载课程升级至《心光微课?冬令篇》。新增内容包括:

-用《西游记》比喻言论边界:“唐僧为何总被妖怪抓?因为他不说真话。”

-借《静夜思》讲解记忆权利:“床前明月光,为何要举头望?因为低头的人,看不见故乡。”

-通过手工课传授隐写术:“折纸鹤时,多折一道痕,就能藏下一个字。”

次日清晨,全校举行“种星仪式”。每个孩子领到一颗玻璃珠,里面封存着一句他们亲手写下的问题。校长宣布:“这些问题不许回答,只许保存。十年后,你们回来打开。”

若兰站在人群后方,看着那一双双举起的小手,如同千万支点燃的蜡烛。

她忽然收到一条加密信息:**“陆北顾系统检测到异常数据流,疑似有内部人员泄露‘种子计划’终端坐标。建议立即暂停所有远程传输。”**

她心头一紧。

这意味着,组织内部可能出现了裂痕。

当天下午,她借口采风离开苗寨,连夜徒步翻山,抵达一处隐蔽山洞??这里是“心光网络”最后一个未登记节点。洞内架设着简陋服务器,靠小型风力发电机供电,存储着近三年来收集的所有民间读本、学生录音、改编童谣的原始资料。

她插入U盘,开始全量备份。

就在传输进行到87%时,洞外传来异响。

她迅速关闭屏幕,藏入石缝。透过缝隙,看见两名男子举着手电进入,穿着便装,但腰间露出执法记录仪轮廓。一人说:“应该就在这附近,热感显示有持续电源。”

另一人踢翻一堆杂物:“上面急了,说最近‘文化病毒’传播速度超预期,必须斩断源头。”

若兰屏息不动,手握匕首,准备殊死一搏。

就在此时,洞顶忽然落下一阵碎石,紧接着,一只野猫窜出,惊得两人后退。趁乱,她贴壁滑出后洞,钻入密林。

一夜奔逃,直至黎明才在溪边停下。她颤抖着掏出手机,删除所有联系人,然后拨通一个从未使用过的卫星电话号码。

接通瞬间,传来周维沙哑的声音:“我知道你要问什么。没错,我们中间有人叛变了。但我不知道是谁。可能是李文清,也可能是义乌那个玩具厂老板。甚至……”他顿了顿,“也可能是我。”

若兰闭眼:“那你现在在哪?”

“我不告诉你。这是保护你,也是保护剩下的火种。听着,若兰,从今天起,不要再相信任何指令,不要再依赖任何系统。你只能相信自己的判断,自己的良心。”

电话挂断。

她坐在溪石上,望着流水冲刷卵石,忽然笑了。

原来到最后,所有人都是孤身一人。

但她并不孤单。

因为在青海,在新疆,在内蒙古,在无数个她未曾踏足的地方,仍有无数双手在写字、在唱歌、在种树、在悄悄传递一句话:

“我还记得。”

三天后,她出现在成都一家二手书店。店主是个沉默的聋哑人,见到她后比划出手语:“你要的《植物图鉴》到了。”

她回以相同手势:“封面要有梅花。”

交易完成后,她翻开书页,发现夹层中藏着一份名单??全国二十七位参与“种子计划”的教师真实姓名与住址。这是最后的备份,由一位即将出国的老学者冒险带出。

她烧了名单,却将名字刻在心里。

当晚,她写下一封长信,没有寄信人,没有收件地址,全文如下:

>亲爱的朋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