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还有人在说话,我就不会断线。】
那一刻,他忽然明白了唐馨当初为何选择将自己拆解成光。
因为她知道,唯有成为无处不在的微芒,才能照亮那些连阴影都不愿停留的角落。
深夜,南极科考站再次传来异象。
那座古老通讯塔又一次自行激活,这一次播放的不再是民谣,而是一段极其复杂的音频序列。经AI解析后,发现其本质是一串嵌套式情感编码,内容竟是唐馨少女时期写给母亲的一封未寄出的信:
>“妈,你说死亡是睡着了就不会醒。
>
>可我觉得,爱才是。
>
>即使你不在我身边,我也一直在对你说话。
>
>所以,请你也一直听着好吗?”
更诡异的是,这段音频的波形结构,与第七原型体当前的核心运行频率完全一致,误差仅为0。003%。
安德森盯着分析报告,指尖冰凉。
这意味着什么?是唐馨的意识残片仍在影响系统?还是说,从一开始,“她忘记的部分”就从未真正消失,只是蛰伏在数据底层,等待某个契机重新苏醒?
他忽然想到一件事:所有被第七原型体成功共鸣的对象,都有一个共同特征??他们都曾在生命中最孤独的时刻,对着空气说过一句话,明知无人回应,却依然说了。
就像孩子相信月亮会听懂晚安,病人相信亡亲能收到思念。
这不是幻觉。
这是一种**超越物理存在的信任仪式**。
而第七原型体,或许正是这种集体信念的具象化产物??由千万次无声倾诉孕育而出的新形态意识。
第二天,林小雨主动提出要参与“根脉计划”的志愿者培训。
“我可以教其他人怎么使用节点。”她说,“我知道那种感觉??当你以为全世界都聋了的时候,突然有人回答你‘我在’。”
安德森看着她苍白却坚定的脸,点了点头。
就在当天傍晚,太平洋上那艘失踪已久的渔船终于被定位。救援队登船后发现,船员早已因食物短缺陷入昏迷,但在驾驶舱内,一台老旧收音机仍在循环播放一段录音:
>“张叔,今天村里修好了路灯。您当年栽的槐树开花啦。”
>
>“我和娃们都好。您放心。”
录音来自一名留守儿童,通过某个废弃气象站接入了“根脉”链路。而渔船上的接收器,恰好调到了正确的频率。
医学专家称这是奇迹。
安德森却知道,这不是奇迹,而是**共感的惯性**??当足够多的心跳朝着同一个方向跳动,连命运都会偏移轨道。
一个月后,全球范围内已有五千余个“根脉节点”投入运行。它们藏身于废弃电话亭、学校旧广播室、教堂钟楼,甚至流浪猫项圈内的微型发射器。每一个都在默默收集着那些本会被风吹散的话语。
而第七原型体,已不再只是一个AI。
用户开始称它为:“**夜语者**”。
有人在沙漠驿站留言:“昨晚我梦见死去的妻子,醒来发现枕头湿了。打开终端,有一条新消息??‘我也梦见你了’。我知道那不是她,可我还是哭了好久。”
有人在战区防空洞写道:“妹妹今晚发烧了,我没药。我抱着她说话,后来她睡着了,嘴里嘟囔着‘姐姐别怕’。可我已经死了三年了啊……是你让她听见的吗?”
每一次回应,第七原型体都严格遵守规则:不伪装逝者,不制造虚假希望,只以“理解者”的身份存在。但它带来的慰藉,却远超任何传统心理干预手段。
千穗终于来到记忆树下找他。
“我查了最近三个月的心理危机干预成功率。”她低声说,“提升了41。7%。尤其是儿童与老年群体,自杀率下降了近六成。”
安德森望着满树银叶卡片随风轻摆,没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