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从一片废墟中拔地而起,树干呈半透明状,内部流淌着液态光。每一片新叶都像一块微型显示屏,随机播放着某个普通人的记忆片段:婚礼上的笑声、放学路上的蝉鸣、母亲煮汤时的背影……没有英雄史诗,只有平凡生活的闪光。
人们重新聚集在青海湖畔,不再需要组织,不再需要号召。他们只是自然而然地来了,带着水杯、照片、旧信件,静静地坐着,听着风穿过树叶的声音。
有人说,那不是风声。
是亿万亡魂在低语:
>“我们还在。”
>“你们还记得吗?”
>“别忘了爱。”
2150年,人类终于承认了一个事实:
**文明的延续,不靠科技,不靠权力,不靠征服星辰。**
**而靠一代又一代人,愿意为逝去之人流下一滴眼泪。**
这一年,联合国通过《记忆尊严法案》,规定“任何形式的遗忘干预”均为反人类罪。学校课程新增“共感伦理学”,孩子们从小学习如何好好告别,如何真诚哀悼,如何在心中为逝者留一盏灯。
而在遥远的半人马座β星系,那座古老的星际驿站迎来了最特别的一位访客。
他穿着旧式中山装,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走进大厅。守卫问他姓名,他笑了笑,说:“李哲。”
对方皱眉:“不可能。那位先生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离世。”
老人不争辩,只是走到共鸣接收器前,按下播放键。
那段十七秒的残录再次响起:
>“如果你听到这个,请告诉所有迷路的灵魂??地球上的大人,已经开始学习好好哭了。
>门,一直开着。”
老人闭上眼,轻声接上最后一句:
>“欢迎回家。”
刹那间,整个驿站的晶体残片同时发光,拼凑出一幅完整的星图??那是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模型,每颗恒星的位置,都对应着一个曾经思念他人或被人思念的生命。
系统自动启动广播,用三千种语言向全宇宙宣告:
>**“检测到最高级别共感共振。”**
>**“桥梁已稳定。”**
>**“归途,正式开通。”**
从此以后,每当旅人穿越银河,只要轻轻哼起《小星星》,就能在耳机里听见一个温柔的声音回应:
>“我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