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她抬起头,望着湛蓝的天空,嘴唇微启。
一声极轻、极涩的“啊”,像初春冰裂。
紧接着,是一句破碎却清晰的话:
>“别……丢下我。”
全场寂静。
阿果在远处听见了,眼泪瞬间涌出。她拼命挥手,喊着妹妹的名字。
阿月转过头,看着姐姐,又发出一声更清晰的呼唤:
>“阿果……”
那一瞬,仿佛十年的沉默被风撕开。她开始喃喃自语,语速越来越快,像是要把积压的所有话语一次性倾倒出来:
>“对不起我没接住你……对不起我躲屋里不敢哭……我以为只要我不说话你就不会疼……我以为我把声音吃了你就不会离开我……阿果你别走……你别扔下我一个人……”
她哭得几乎窒息。
许风吟没有阻止她。他让赵医生记录下这珍贵的复语过程,同时轻轻将她揽入怀中。这不是治愈的终点,而是开口的起点。
当晚,阿月第一次主动走进心理工作室。她拿起黏土,开始捏两个人形。一个拄拐,一个蜷缩。她把她们放进一个小木盒,又从口袋里掏出一颗干瘪的种子??是胡杨籽,和王建国收到的那颗一模一样。
“许老师给的。”她小声说,“我想……种在姐姐床头。”
许风吟鼻子一酸。他帮她在窗台摆了个小花盆,把种子埋下。阿月认真写下一张纸条插在土里:
>“等它发芽,我就每天说一句话。”
第七天清晨,许风吟推开房门,发现门槛上放着一只折纸风筝,下面压着一张画:两个小女孩手牵手站在彩虹下,头顶飞着无数铃铛风筝。画纸一角写着:
>“我的声音回来了。它一直都在,只是迷了路。”
他将画收入《回声档案》,编号第五十三。
临行前夜,全村人为他们办了一场篝火晚会。孩子们围着火堆跳舞,阿月牵着姐姐的手,第一次大声唱起童谣。歌声清亮,穿透山谷。
杨澜悄悄告诉许风吟:“阿果的复查结果出来了,腿恢复得很好,再有两个月就能正常走路。而阿月……昨天写了篇作文,题目是《我的妹妹会说话》。”
“谁写的?”他笑问。
“她代姐姐写的。”杨澜眼眶微红,“她说,姐姐的腿写不了字,但她的嘴可以说话。她们要一起长大。”
车子再次启程,驶向下一站。后视镜里,村小的灯火渐行渐远,如同星火落入夜幕。
途中经过一座废弃小学,校舍倒塌,杂草丛生。张老师下车拍照时,在讲台缝隙里发现一本烧焦一半的日记本。翻开残页,字迹模糊却可辨:
>“今天老师骂我笨,说我不配读书。我把头撞在墙上,血流下来,热的。我想,要是我死了,爸妈会不会回来?”
>“我没有朋友。同桌说我是捡来的,没人要。”
>“如果我不聪明,你还爱我吗?”
>??阿木
许风吟将日记复印存档,原件寄往当地教育局,并附上一封信:
>“请找到阿木。告诉他,有人读了他的日记,哭了,也记住了他。这个世界欠他一句‘你在很重要’。”
深夜停车,赵医生忽然说:“你知道最可怕的不是失语,是什么吗?”
许风吟望着星空,轻声接道:“是习惯了没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