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1994:菜农逆袭 > 第495章 扩大出口(第1页)

第495章 扩大出口(第1页)

清晨5点过,繁荣菜场,菜田周边已出现了人影。

敖德海骑着摩托车巡田归来,下达了工作任务后,工人也各自散开。

30来岁的工人吴文会拿着小板凳和小刀,和同伴一起走进菜田。

天色尚未破晓,。。。

太阳还没完全沉下去,柳沟的天边还留着一抹橘红,像是谁不小心打翻了一坛陈年米酒。小禾坐在菜园边的小木凳上,手里捏着一根狗尾巴草,轻轻搔着番茄苗的叶子。那株青果已经微微泛白,顶端透出一点羞涩的粉红,仿佛在悄悄酝酿一场盛大的成熟。

萨拉从厨房走出来,围裙上沾着面粉,手里端着一盘刚烙好的葱花饼。她把饼放在石桌上,招呼孩子们过来吃夜饭。自从第一批“回声孩子”抵达后,这院子便再没冷清过。十来个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挤在一张长桌旁,用夹杂着手势、音节和眼神的方式交流,竟也其乐融融。

蒙古少年巴特尔不会说汉语,但他会模仿风的声音,吹起口哨时,连院子里的老母鸡都停下啄食,歪头倾听。新加坡的盲女琳娜坐在他身旁,手指搭在他手腕上,感知着他情绪的起伏。她忽然笑了:“你说的是‘今天很暖’,对吗?”

巴特尔愣了一下,随即用力点头,眼里闪出光来。

林晚坐在角落,默默记录着这一切。她的笔记本上画满了波形图与符号,标注着每个孩子的脑波频率、共情模式与觉醒特征。她发现,这些孩子虽然分散多年,但他们的意识场存在一种奇妙的共振??就像十二根琴弦,哪怕被隔在千里之外,只要其中一根轻颤,其余便会悄然应和。

“他们不是被选中的。”她在笔记末尾写道,“他们是彼此找到的。”

夜饭过后,孩子们自发地收拾碗筷,分工明确得不像临时聚首的一群陌生人。叙利亚双胞胎阿米尔和萨米尔一个洗碗,一个擦桌,动作默契如镜像。巴西男孩卢卡盘腿坐在屋檐下,耳机里循环播放着城市噪音录音,他说那是“城市的呼吸”,而今晚,它比往常平静了些。

小禾抱着《会说话的花园》走到初心树下,翻开最后一页。原本空白的纸张上,不知何时浮现出一行细小的字迹:

**“当十二颗心同时跳动,谎言将无法存活。”**

她怔住了,指尖轻轻抚过那行字。这不是笔写出来的,更像是从纸纤维里自然生长出来的,带着微弱的温热。

“你也看见了?”萨拉不知何时站在她身后,声音很轻。

“这是什么意思?”小禾抬头。

“意思是,我们等的人,都到了。”萨拉望着树冠,“而且,他们已经开始改变了什么。”

就在这时,林晚快步走来,脸色有些发白:“刚收到一条加密信息,是从日内瓦国际儿童权益委员会转发的??基金会残余势力正在调动,目标是‘清除所有未受控共情载体’。”

“他们要动手了?”小禾攥紧了书。

“不一定是武力。”林晚摇头,“更可能是心理干预、舆论抹黑,甚至伪造证据,让我们变成‘危险分子’。他们最怕的,不是我们强大,而是我们被听见。”

萨拉沉默片刻,转身走进储物间,取出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打开后,里面是一块黑色晶体,表面布满裂纹,却仍散发着极微弱的蓝光。

“这是‘共鸣柱’的核心碎片。”她说,“杰克最后留给我的东西。它不能启动系统,但能放大真实??任何靠近它的人,都无法掩饰自己的情绪。”

“你是说……用它做‘照妖镜’?”林晚眼睛一亮。

“不是对抗。”萨拉纠正道,“是揭示。让他们自己看见自己做了什么。”

计划很快定下:在即将到来的“全球青少年心理健康论坛”上,柳沟将作为民间代表受邀发言。基金会的人一定会派人渗透,而这正是机会。

三天后,一架小型飞机降落在邻县机场。小禾、萨拉和林晚带着三个孩子代表启程前往会场??一座位于杭州郊区的现代化会议中心。会场外挂着巨幅标语:“让爱更有秩序”。

小禾看着那句话,皱了皱眉:“爱需要秩序吗?”

“他们想说的是‘可控’。”萨拉低声说,“只是不敢明说。”

会场内灯光柔和,背景音乐是经过特殊调频的舒缓旋律,能轻微影响人的情绪波动。台上,几位“权威专家”正侃侃而谈:“共情能力必须规范化管理,否则极易导致群体性情绪传染……”

台下坐着各国教育官员、心理学者与媒体记者。柳沟代表团被安排在角落位置,几乎无人关注。

轮到小禾发言时,全场安静下来。她没有拿稿子,只是站起身,走到话筒前,声音不大,却清晰得像山涧流水。

“我叫小禾,住在柳沟。我们那儿没有心理咨询室,也没有情绪评估表。但我们有菜园、有鸡、有初心树。我每天带黄瓜去学校,因为我知道,有人吃了会开心一点。我不问他们为什么难过,我只是陪着。后来我发现,很多人其实不想‘被治好’,他们只想有人知道,他们真的很难过。”

台下有人开始交头接耳。

“你们说共情会失控,可我觉得,真正失控的是那些假装温柔的控制。你们教孩子‘要坚强’,却不允许他们哭;你们说‘父母都是为你好’,却从不听他们说了什么。如果共情变成了工具,那它就不再是共情,而是另一种暴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