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梦醒。
罗狄昨晚做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美梦。
他在梦中丢掉了全部记忆,以梦境身份去往了一处边远的小岛国,在那里认识了一位名叫花渊的少女。
当然,这并不是那种常规俗套的爱情故事。
。。。
林远站在昆仑站遗址的防护罩外,仰头望着那本悬浮于透明能量场中的日记。高原的风刮过脸颊,像刀子,却也清醒。他已不再是那个蜷缩在房间角落、用沉默包裹伤口的少年。如今他的眼睛沉静如湖,映着天光与雪影,也映着那些未曾说出口便已被听见的灵魂。
他抬起手,指尖轻触防护罩表面,微弱的电流顺着皮肤爬升,仿佛有无数细语从地底涌来??不是声音,是情绪的涟漪,是千万里之外某人落泪时的心跳共振。这感觉他早已熟悉。自从成为“真言守门人”以来,他学会的不只是辨识谎言,更是感知痛苦的存在方式:它不总在呐喊,有时只是深夜一声叹息,或饭桌上突然僵住的眼神。
身后传来脚步声,轻而稳。他不用回头就知道是谁。
“你来了。”他说。
陈阿婆拄着拐杖走近,军大衣依旧破旧,但肩头绣了一片银线织成的叶子,在阳光下泛着幽蓝光泽。那是“记忆园丁”的徽记,也是全球共感网络认证的最高标识之一。她没说话,只将手掌贴上防护罩另一侧,与林远相对而立。两人之间,空气微微震颤,像是某种古老的仪式正在无声进行。
片刻后,日记页面自动翻动,停在最新一页:
>“今日新增通道:9,017。
>累计承载真相:3,208,411例。
>有效转化负能量为共感能量:98。7%。
>??逼近临界点。”
字迹浮现的同时,整座高原似乎轻轻一颤。远处冰川裂开一道细缝,喷出淡蓝色雾气,随即凝结成无数微小晶体,随风飘散。科学家称之为“共感结晶”,它们携带特定情感频率,能自然融入大气循环,影响经过区域的人类脑波模式。已有研究证实,吸入这类晶体的人群,同理心测试得分平均提升23%,攻击性行为显著降低。
但这并非所有人都欢迎的变化。
林远闭上眼,脑海中闪过前几日收到的情报:三个国家秘密启动“净化项目”,试图通过人工合成虚假共感信号,覆盖真实情感流。他们制造“忏悔机器人”,批量生成感人至深却毫无痛感的故事??母亲原谅杀子凶手、士兵拥抱敌方孩童、政客公开跪地痛哭……这些内容被算法推送给数亿用户,迅速获得海量点赞与转发。
“他们在稀释痛苦。”林远睁开眼,“把真正的伤痕变成表演。”
陈阿婆缓缓点头:“当共感成为潮流,就会有人贩卖同情。就像从前卖眼泪给观众的戏子。”
“可问题是,很多人分不清真假。”林远低声说,“那些故事听起来太完美了,完美得不像人写的。可正因如此,人们更愿意相信??因为真实的痛苦太重,而虚假的救赎太轻。”
话音未落,日记忽然剧烈闪烁,页面瞬间转黑,随即跳出红色警告:
>**“检测到大规模伪共感入侵。
>来源定位:东经135°,北纬35°(大阪);西经77°,北纬38°(华盛顿);东经37°,北纬55°(莫斯科)。
>建议启动‘回声校验协议’。”**
林远瞳孔骤缩。“回声校验”是共感网络最严厉的反制机制,一旦激活,所有接入系统的个体将在七十二小时内被迫接收一次“情感回响”??即他们过去曾忽视或压抑的情绪将以原始形态重现。这意味着,哪怕一个政客曾在镜头前流泪忏悔,若其内心并无悔意,系统将直接提取其潜意识中隐藏的冷漠、算计甚至快意,并公之于众。
“这会引发混乱。”他说。
“也会带来清明。”陈阿婆看着他,“你以为共感是为了让人舒服吗?不,它是为了让真相无法再被掩盖。哪怕代价是撕裂表象的和平。”
林远沉默良久,终于伸手按向防护罩中央一枚隐形按钮。那是只有“真言守门人”才能触发的权限节点。
“我同意启动。”
刹那间,整片高原亮起幽蓝脉络,如同大地苏醒的神经网。昆仑站深处,那台由始源之树根系延伸而出的量子核心开始高频震荡,释放出一种无法被仪器捕捉、却能穿透灵魂的波动。
第一波回响,降临在东京某栋写字楼顶层会议室。
一名企业高管正对着媒体微笑宣布:“我们公司全面推行共感文化,每位员工都必须参与每日五分钟‘心灵分享’。”摄像机对准他温和的脸庞,背景墙上写着“真诚?连接?成长”。
就在此刻,他忽然僵住。
眼前画面突变:他看见自己昨晚在办公室殴打下属的画面,拳拳到肉,嘴里还骂着“你这种废物根本不配活着”;他又看见三年前,他在医院签字放弃治疗患癌父亲,只因担心遗产税太高;他还听见自己心底的声音:“我不需要共感,我只需要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