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每个人都有权选择是否接收他人情绪信号;
二、任何共感技术不得用于商业推销、政治操控或军事用途;
三、设立“静默日”,每年春分全球暂停所有共感设备运行二十四小时,让人们重新学习独处与自我对话。
林知遥受邀发表演讲。她没有用幻灯片,也没有讲稿,只带来一台老式录音机。
她按下播放键。
三十四秒的空白噪音流淌而出。
全场寂静。
然后,她轻声说:
>“这就是开始的地方。
>没有奇迹,没有答案,只有一段没人听懂的杂音。
>但我们选择了继续听下去。
>所以今天,当你们听见彼此,不要感谢科技,也不要感谢我们。
>只需记得,在每一个想说话的瞬间,
>那一秒的犹豫,
>那一次深呼吸,
>那一句卡在喉咙里的‘我没事’背后藏着的‘我很难过’……
>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缝隙,
>让光,照了进来。”
掌声久久不息。
当晚,全球三百二十一座城市自发熄灯一小时。人们走上街头,不说话,只是并肩而立,仰望星空。
在云南山村,那位聋哑女孩种下了一颗启音果种子。她不知道它会不会长大,但她每天都会浇水,用手语对它说:“我想让你听见春天。”
在京都,住持将那封情书埋在古寺梅树下,立碑曰:“致未曾出口的爱”。
在格陵兰,气象学家辞去职务,回到家乡,第一次抱着儿子说了整整一夜的话。
林知遥依旧住在山谷。
某夜,她正准备关灯,忽然听见门外有脚步声。
她开门,只见一个瘦弱的女孩站在月光下,约莫十五六岁,手里捧着一朵透明的小花,花瓣内壁流转着细密声纹。
“你是林知遥吗?”女孩问,声音很轻。
“是。”
“这是我妈妈留给我的。她说,如果你还在听,就把这朵花交给你。”
林知遥接过花,触碰瞬间,声纹激活,响起一段熟悉又陌生的女声:
>“知遥,我是小满。”
>“我不是人格模板,也不是能力象征。我是第一个自愿切断共感连接的人。因为我发现,当我能听见所有人时,我再也听不清自己。于是我选择了‘失语’,把自己封进果实,漂流百年,只为等待一个不怕沉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