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这场风波逐渐平息的同时,生活也悄然回归日常。
军训结束后的课程正式开始,图书馆重新挤满了人,操场上的晨跑队伍又多了几张新面孔。宋嘉年依旧每天踩着铃声进教室,书包里塞着没吃完的早餐;姜书亦恢复了社团活动,还在辩论队拉了个新人王;陈远则继续熬夜改策划案,偶尔顺手帮室友修电脑。
唯一的变化是,他们三人走在校园里的时候,总会有人悄悄回头多看一眼。
不是因为八卦,而是因为某种隐约的敬意。
某个傍晚,宋嘉年独自去打印店取资料,老板是个四十多岁的阿姨,一边装订一边笑着说:“你是信院的那个吧?那天视频我看了,真勇敢啊。”
“什么视频?”她愣住。
“就是那个学生会主席被抓现行的啊!”阿姨压低声音,“听说还是你们设计的局?小姑娘,了不起!我们这些做妈的最怕孩子在学校被人欺负还不敢说,你们这一闹,反倒让大家敢站出来了。”
宋嘉年怔了怔,最后只笑了笑:“其实……是一个人很勇敢。”
回宿舍的路上,她抬头望着渐暗的天空,云层边缘染着橙红的余晖。手机震动了一下,是陈远发来的消息:
【姜书亦说今晚聚餐,老地方烧烤摊,八点。】
她回复:【谁请?】
对方秒回:【你闺蜜抢着付钱,说是庆祝‘正义胜利’。】
她忍不住笑出声,又补了一句:【那你呢?你也觉得赢了吗?】
过了很久,他才回:【赢的是规则本身。只要它不再被用来伤害弱者,就算赢了。】
她停下脚步,站在路灯下反复读这句话,仿佛从中听见了某种更深的东西。
***
周末,学院组织新生交流会,作为文艺部代表,陈远需要上台发言。宋嘉年本来不想去,却被姜书亦硬拽着进了礼堂。
台上,陈远穿着简单的白衬衫,站姿笔直。他没有念稿,只是平静地说: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管这些‘小事’。我想说,没有所谓的小事。一次查寝、一条规定、一个深夜的脚步声,它们累积起来,就成了我们每天生活的环境。如果你觉得不对,那就应该说出来。不是为了对抗谁,而是为了让这个地方变得值得我们安心生活。”
台下响起掌声,比预想中更热烈。
宋嘉年坐在角落,看着他的侧脸,忽然意识到一件事??
她最初认识的陈远,是个话少、冷漠、总戴着耳机躲在角落写代码的男生。他会因为她弄乱共用冰箱而冷脸提醒,会因为她把洗衣液倒进洗碗池而翻白眼。那时她觉得他刻板、无趣,甚至有点讨厌。
可现在,她却发现,正是这份对“秩序”的执着,让他成了唯一敢于挑战混乱的人。
散场后,她在门口等他。
夜风微凉,桂花香浮动在空气里。
“讲得不错。”她递上一瓶水,“差点以为你要搞演讲比赛拿奖。”
“只是说实话。”他接过水,拧开喝了一口,“你怎么来了?不是说要补觉?”
“姜书亦说你会说‘谢谢大家的支持’,我想看看你会不会脸红。”她歪头笑,“结果你还挺稳。”
“那你失望了。”
“也没有。”她并肩走着,语气忽轻忽重,“其实……我也想做点什么。不只是跟着你行动,而是主动去做些有意义的事。”
他侧头看她:“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