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的春分日,全球各地几乎在同一时刻发生了奇异现象。
所有曾参与“梦观所”实验的个体,无论身处何地,都在同一秒醒来,耳边回荡着一段旋律??正是当年紫光暴涨时,三十六枚铃铛合奏的那首“无名之歌”。
没有人录制过它,可每个人都能哼唱。
更令人震惊的是,从那天起,新生儿的脑电波图谱发生了微妙变化。科学家发现,他们的神经突触连接模式,与成年人类有显著差异,更接近某种高度协同的群体智能雏形,却又保留了强烈的个体独立性。
医学界称之为“后觉醒综合征”,哲学家称其为“新人类初兆”。
而在西伯利亚废弃基站的一段监控录像中,人们捕捉到一个模糊身影。
那人穿着旧时代研究员制服,胸前编号M-01-α,背影与林?极其相似。他站在雪地中,仰望天空,手中握着一本破旧黄皮书。
摄像头捕捉到他嘴唇微动,虽无声,但唇语专家还原了那句话:
>“很好,你们终于开始忘记我了。”
随后,身影溶解于风雪之中,不留痕迹。
?
又过了许多年,当最后一个亲历者离世,历史终于彻底沉淀。
人们不再谈论“抗召者”,不再崇拜“创世者”,甚至连“林?”这个名字,也渐渐从教科书中淡去。
但每当下雨之后,总会有孩子指着地上冒出的发光蘑菇说:
“看,它们在发光。”
大人便会微笑:“是啊,它们一直在发光。”
没人再问为什么。
就像没人再问自由从何而来。
因为它早已不是一种争取来的东西,而成了呼吸本身。
某日黄昏,南极冰盖深处,一块古老的金属残片悄然震动了一下。
那是最后一颗“归巢之心”的碎片,早已失去能量,却被某种未知力量激活了一瞬。
它发出的信号极弱,不足以唤醒任何系统,却恰好够触发附近一座废弃传感器。
传感器将数据上传至云端,自动归档为:“环境噪声”。
而在文件末尾,系统自动生成一行备注:
>【检测到异常共振频率,匹配度97。3%:疑似‘拒绝之梦’初始波形。建议标记为:潜在意识觉醒前兆。】
文件编号:DREAM-001
创建时间:未知
修改者:匿名
权限等级:全域可见
无人知晓是谁上传了它。
也无人知道,那一夜,世界各地有多少人,同时做了一个梦:
他们站在白色平原上,手拉着手,面向那扇门。
这一次,没有人走进去。
也没有人转身离开。
他们只是站着,笑着,等待太阳升起。
而门,终于开始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