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 第0334章 拙劣的送礼方式火器专家赵士祯(第2页)

第0334章 拙劣的送礼方式火器专家赵士祯(第2页)

“更麻烦的是军方。”第四人压低声音,“总参情报局刚刚通报,朝鲜方面通过非正式渠道表示,希望借助‘声史技术’核实壬辰战争期间明朝的真实战略意图。如果他们公开那份燕行使日记全文……”

话未说完,门口传来敲击声。

一名年轻女子走入,摘下墨镜,露出郑婉清冷峻的脸:“你们以为躲在幕后操纵舆论就能阻止真相?错了。我们已经锁定你们的资金链??从离岸公司到境外媒体代理,再到雇佣黑客攻击K-7服务器的行动路径,全部闭环。”

她将一枚U盘插入投影仪,画面切换为一组人物档案照片:其中有退休高官、学术权威、传媒巨头,甚至包括两名曾参与“鸣晦”初期评审的历史学家。

“这些人,”她一字一顿地说,“在过去十年间,共同构建了一个名为‘静默同盟’的秘密网络,宗旨只有一条:维护现有历史叙述不可动摇。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底层民众意识到许多所谓‘定论’实为谎言堆砌,整个权力合法性基础就会崩塌。”

房间陷入死寂。

良久,为首的男子缓缓起身:“你以为曝光就能摧毁我们?我们不在台前,我们在空气里。就像你们用声音唤醒历史,我们也早已把谎言织进教育、媒体、考试制度的每一个音节。就算今天倒下一个,明天还会有十个继承者站起来。”

郑婉清笑了:“可你们忘了最重要的一点??声音是可以复制的,而真相一旦发声,就再也无法被彻底消音。”

她转身离去,留下最后一句话飘在空气中:

“你们害怕的不是我们找到过去,而是未来的孩子们,不再愿意听你们讲的故事。”

数日后,一场名为“听见1596”的全国性活动正式启动。各地博物馆、学校、社区中心设立“声史角”,配备简易共振解码器,公众可自行尝试捕捉身边古物中潜藏的历史回响。令人震惊的是,许多人真的成功了:

西安一位小学生在碑林摸着唐代石经时,耳机里突然响起诵读声,竟是当年抄经僧侣边写边念的《金刚经》注释;

广州骑楼老茶馆里,一台民国留声机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播放出1925年省港罢工委员会的秘密会议录音;

更有甚者,在杭州西湖雷峰塔遗址散步的游客,用手机录音功能意外捕获一段女子歌声,经AI分析确认为南宋宫女所唱失传曲目《望江南?春怨》。

历史不再是课本上的铅字,而是活生生的呼吸与心跳。

而在抚顺铁岭卫遗址,新建的“钟魂纪念馆”已初具雏形。馆中心复刻了那口记音钟,每日正午自动鸣响一次,播放赵世卿的遗言。许多老人带着孙辈前来聆听,孩子们起初懵懂,听久了竟能背下全文。

有一天,一个小男孩问妈妈:“为什么以前没人告诉我们这些?”

母亲沉默良久,答道:“因为有些人希望我们永远只记得他们想让我们记住的事。”

孩子仰头看向钟顶铭文,忽然大声说:“那我现在知道了!我要告诉全班同学!”

风过处,檐下铜铃轻响。

同一时刻,远在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冰芯监测站,科学家发现近半年来地球次声波背景值出现规律性波动,峰值恰好对应每一次大规模集体聆听“声史”事件的时间点。有学者大胆推测:人类集体关注某一历史真相的行为本身,可能形成了某种意识共振场,反过来影响自然介质中的声波残留。

换句话说,**倾听,正在改变地质记忆的结构**。

陈予安得知此事后,独自登上长城某段荒废敌楼。他取出五弦琵琶,弹起《终召》的第一个音。

远处群山回荡,仿佛千军万马应和。

他知道,这场战争没有终点。谎言会不断变异,权力会不断重构叙事,但只要还有人愿意停下脚步,侧耳倾听那些来自深渊的低语,灯火就不会熄灭。

周砚秋来到他身边,递过一本新整理的《声纹录》增补本。翻开最后一页,写着一行小字:

>“守灯者不死,唯光易形。或为钟鸣,或为童谣,或化作风穿过竹林的簌簌声。只要你心中尚存一缕不甘蒙蔽的清醒,它便始终与你同在。”

夜幕降临,北斗依旧高悬。

而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一台老旧收音机再次自动开启,雪花般的杂音中,传来一个温柔的女声哼唱:

>“机娘哭,丝线断,血染织机春不还……”

窗外,不知谁家的孩子跟着轻轻应和。

声音很轻,却坚定。

像春天破土的第一茎嫩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