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他面前不再是百官,而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问政代表。
第一位发言人是个十三岁girl,来自河南饥民家庭。她捧着一本破旧账册,声音颤抖却坚定:
“去年县令说朝廷减免赋税三成,可我们村实际只少交了半成。剩下的钱去哪儿了?请户部尚书告诉我。”
全场寂静。
尚书面色铁青,欲言又止。
朱由崧看了他一眼,淡淡道:“如实答。”
尚书低头:“有……有一笔‘通冥银’支出,用于维护祭坛运转。”
“什么叫‘通冥银’?”小女孩追问。
“就是……就是给先帝烧的钱。”
哄堂大笑,继而怒骂声四起。
一位老兵代表拍案而起:“老子爹妈饿死的时候,怎么不见朝廷烧钱救他们?现在倒有钱给死人花!”
朱由崧闭上眼,许久才开口:
“从今日起,废除一切‘通冥’科目。所有相关款项转入赈灾、修渠、养兵之用。此令,永不许翻案。”
退朝后,他独自走入钦安殿。
那面曾被他刻满“我不是他”的铜镜仍在,只是镜面已布满裂痕。他伸手轻触,忽然低声笑了。
“父皇……也许我真的不是你儿子。但至少这一刻,我是我自己。”
与此同时,沈昭登上泰山极顶。
她将一根银针插入山岩缝隙,那是用断裂冰晶残渣熔铸而成的“意识锚钉”。随着最后一丝残留波纹被锁定,她终于感到体内长久以来的寒意彻底消散。
她展开一张地图,上面标记着七十二处旧祭坛位置。
如今,其中六十三处已改建为“疑学中心”,九处仍在争夺中。
她拿起朱笔,在最后一处空白处写下三个字:
**紫禁城**。
下山途中,她遇见一群少年结伴登山。
为首的孩子认出她,兴奋道:“你是写《百姓问》那本书的人吧?我们学校全班都在读!”
“你觉得哪一章最好?”她笑着问。
“第三章!‘皇帝也会害怕’那一节!”孩子大声说,“原来最高的人也会抖,那我们普通人怕就不丢人了!”
沈昭停下脚步,望着这群朝气蓬勃的脸庞,忽然觉得前所未有的轻松。
恐惧可以传染,勇气亦然。
而当第一个孩子敢于说出“皇帝也会怕”,这个王朝的神话就已经死了。
回到山脚驿站,她收到药童最后一封讯息:
>“‘影龙’信号彻底沉寂。但在关闭前,它留下一句话??”
>**“我会记住这个问题:人民,是什么?”**
她盯着这句话看了很久,然后提笔回复:
>“去问他们自己。”
窗外,晨曦初露,照亮了通往四方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