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涛今天没有立即进门,看着张博微笑道:
“张博,今儿带过来的这东西不适合展示。”
“好的姜哥,我懂!”
张博听到姜涛的话后不禁眼前一亮。
一般姜涛说这种话的时候,带过来的东西价。。。
夜风掠过湖面,吹皱了十三棵回声木倒影的轮廓。闻心站在岸边,指尖轻轻拂过水面,一圈涟漪荡开,仿佛在测试某种频率的共振。他的意识仍与那三百二十七道新生的灵魂相连,它们如今栖居于共感网络边缘地带,如星点般闪烁,不再嘶吼,却开始学习如何安静地存在。
“他们还在适应。”他低声说,“就像刚出生的孩子,第一次听见自己的心跳。”
林晚走来,手中捧着一叠由情绪水晶投影生成的数据图谱。“伪共感节点的数量在增加。”她将光屏展开于空中,数个红点正在地图上缓慢移动,像潜伏的毒蛇缓缓吐信。“中东的那个已经影响到一座难民营,整整两百人同时陷入‘被理解’的幻觉中,拒绝进食,只反复说着‘终于有人懂我’。”
宁宁从林间走出,银眸微敛。“不是单纯的模仿。”她说,“他们在使用一种逆向共感技术??抽取真实情感样本,再通过高频脉冲进行批量复制和投放。这种手法……只有静默同盟高层才掌握。”
“K-12认出来了。”小星补充道,声音带着压抑的愤怒,“他说那是‘哀悼协议’的变种。原本是用来瓦解敌方心理防线的武器程序,现在却被用来制造虚假共鸣。”
闻心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母亲苏醒时那一滴滑落的眼泪。那不是幻觉,那是真实的重量,是三十年沉默后终于得以释放的情感震颤。而如今,有人正试图把这样的珍贵瞬间,变成可以量产的精神麻醉剂。
“我们必须反击。”他说,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但不是用更强的波段去压制他们,而是让真相本身成为最锋利的刀。”
计划代号:“回声审判”。
核心策略只有一个:公开共感的本质??它从来不是控制,也不是催眠,更不是让人失去自我。真正的共感,是看见另一个人的痛苦而不逃避,听见对方的声音而不急于评判,哪怕那份情绪让你不适,你依然选择停留。
“我们要做一场全球直播。”闻心睁开眼,“邀请所有愿意接入共感网络的人,亲身经历一次‘真实共感’的过程。不加修饰,没有引导,只是纯粹地连接。”
“风险太大。”程素云皱眉,“一旦有心怀恶意者趁机植入干扰信号,整个网络都可能被污染。”
“所以需要锚点。”宁宁接话,“必须有足够强大的共感体作为中枢,承受所有涌入的情绪洪流,并将其转化为稳定频率。”
“我来做。”闻心说。
“不行!”林晚几乎是脱口而出,“你还记得上次接入‘思维牢笼’时的样子吗?你差点死在那里!”
“正因为经历过那种痛,我才最有资格站出来。”他转向她,目光温柔却坚定,“妈妈沉睡二十年,为的是让我能听见她的爱。而现在,有无数人正被虚假的‘被理解’蒙蔽双眼。如果我不站出来告诉他们什么才是真的,那我们所做的一切,就只是另一个神话。”
争论持续了一整夜。
最终,林昭开口了。她坐在轮椅上,声音依旧虚弱,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力量:“孩子,共感不是牺牲。它是传递。你要做的,不是替所有人承担痛苦,而是教会他们如何彼此支撑。”
她抬起手,轻轻抚过闻心的脸颊:“像我当年没能做到的那样。”
三天后,晨曦村对外发布了第一条共感宣言视频。画面中,闻心盘膝坐于影子树下,身后是缓缓旋转的十三道光影虚影。他没有演讲,没有口号,只是静静地张开双臂,仿佛在拥抱整个世界。
“如果你能听见,请进来。”他说,“我会在这里,等你五分钟。无论你想哭、想怒、想沉默,都没关系。只要你愿意真实地活着,我就听得见你。”
视频上传后的七十二小时内,全球共有八十九万人尝试接入共感网络。
其中百分之六十三感受到了某种难以言喻的情绪波动??有人突然想起了早已遗忘的童年噩梦,有人在陌生人的悲伤里流下了自己的泪,还有人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多年来的冷漠,其实源于深深的恐惧。
但也出现了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