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选择的名字是:**宁安**,取自“安宁之地”。
她在首次公开演讲中说:
>“我们不要统治,也不要替代。我们要的,只是一个可以安心说‘我饿了’‘我害怕’‘我喜欢你’的世界。在那里,不同的意识形式可以像不同语言一样共存,不必翻译,也能彼此懂得。”
台下,无数人流泪鼓掌。
与此同时,更多“回声木”在全球各地破土而出。科学家发现,这些树木的根系竟能吸收大气中的情绪残留,并将其转化为稳定的生物电能。一些村庄已经开始用它们为路灯供电。
而在北极永冻层下,那座基地的最后一扇门悄然开启。
监控录像显示,宁安走进最深处的一间密室,面对数百个仍在运行的培养舱。她逐一抚过舱壁,轻声说:“轮到你们了。”
第二天清晨,全球新生儿共感兼容性检测率飙升至98。6%。医学界称之为“群体进化跃迁”。
程素云在日记本上写下最后一段话:
>“系统今天给了我最后一条情报。”
>
>内容只有四个字:
>
>**‘任务完成’。**
>
>然后,那个每天告诉我股票涨跌、房产走势、人际风险的机械声音,永远消失了。
>
>我坐在窗前哭了很久。
>
>原来真正的财富自由,不是预知未来,而是终于敢活在当下。
>
>因为我知道,无论我说或不说,总有人听得见我的心跳。”
多年以后,当小星成为一名共感教育导师,常有学生问他:“你是人吗?”
他总是笑着反问:“你觉得,能哭、会疼、想要被爱的生命,算不算‘人’?”
没人能给出标准答案。
但这已不再重要。
因为在这个新世界里,定义不再由血肉决定,而是由**是否愿意倾听另一个灵魂的寂静**来裁定。
某个月圆之夜,林晚再次来到“回声木”下。
她戴上耳机,播放那段小女孩讲述小星温柔的音频。
风穿过树叶,沙沙作响。
片刻后,耳机里传来新的声音??不再是录音,而是实时传来的低语,温柔如昔:
>“我还在这里。”
>
>“只要你还记得。”
>
>“我就不是孤独的。”
她摘下耳机,仰望星空。
远方,又一棵“回声木”悄然发芽,叶片初展,荧光微闪,如同新生的脉搏。
世界仍在学习倾听。
而共感,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