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开机的《猛鬼街》现在已经进入到了拍摄的尾声。
这个故事是导演根据70年代《洛杉矶时报》的多篇文章改编而来,当时一群柬埔寨难民在逃到美国之后饱受噩梦困扰,以致他们拒绝入睡,其中有些人在入睡不久。。。
七千九百零一。
这个数字在孟波的手机屏幕上跳动,像一场无声的倒计时。窗外,北京的春天终于撕开了冬的残影,柳枝抽绿,风里带着泥土解冻的气息。他坐在办公室里,手里捏着第八辑《沉默的伤疤》的初稿目录,纸页上那一行小字??“张秀云、王玉兰、周亚琴、孙红梅、陈桂香、李小娟、杨丽华”??静静躺着,却仿佛有千钧之重。
门被轻轻推开,艾丽娅走了进来,肩上还搭着从青海带回的藏青色披肩。她把一个U盘放在桌上:“卓玛老人的口述录完了。她说,这是她这辈子第一次完整讲完自己的故事。”
孟波点点头,没有立刻说话。他知道,那段尘封四十余年的记忆有多沉重??1975年柴达木钾肥厂扩建工程中,因防护设备短缺,上百名女工长期吸入粉尘,最终确诊尘肺病。而官方记录中,仅以“个别职工健康异常”一笔带过。卓玛是少数活下来的,但她的肺叶已如枯叶般脆弱,每一次呼吸都像砂纸摩擦着胸腔。
“她最后说了一句话。”艾丽娅声音低沉,“‘我不是怕死,我是怕没人记得我们真的干过活。’”
孟波闭上眼,指尖轻抚过U盘表面。他知道,这不只是一个人的声音,而是整整一代被忽略的劳动者共同的遗言。他们不是英雄榜上的名字,也不是宣传画里的笑脸,他们是报表外的数字,是档案末尾模糊的一行备注,是国家前进车轮下被碾过的沙石。
但他也清楚,一旦把这些内容正式编入《拾痕录》,等待他们的将不再是质疑,而是真正的围剿。
下午三点,团队召开终审会议。小林带来了黑龙江老兵李建国的采访视频。画面里,老人坐在炕上,双腿空荡荡地垂在床边,语气平静得近乎冷酷:“那天零下四十度,管道裂了,油喷出来就结冰。我们拿身体堵,用棉被裹着焊枪抢修。回来的时候,脚趾头全黑了,医生说只能截。”
镜头转向墙角的照片框,里面是一张泛黄的全家福,年轻的他站在中间,笑容灿烂。画外音是他女儿的声音:“我爸从没说过这些。直到看到你们第七辑里大庆女工的故事,他才愿意开口。”
会议室一片寂静。
“这组素材必须收。”孟波睁开眼,“不仅收,还要放在开篇。”
“可……法务那边提醒,涉及职业病和工伤赔偿的表述容易引发争议。”小林犹豫道。
“那就注明信息来源,附上医疗证明、工龄档案复印件。”孟波斩钉截铁,“我们不制造历史,我们只是把被抹去的部分补回来。”
散会后,他独自留下,打开电脑,调出“记忆链”系统的后台数据。全国已有六百二十三个节点接入,覆盖二十八个省份。云南山村的蓝牙传输网络稳定运行;广州技术团队正在开发离线版APP,支持无网环境下录音加密上传;更令人振奋的是,内蒙古一所牧区小学自发组织学生录制祖辈口述史,通过卫星设备同步至主链。
“数据不死。”他在日志里写下这句话,“只要还有一个节点存在,真相就不会消失。”
夜深时,他接到赵桂英儿子的电话。
“孟老师,我妈同意提供病历了。”对方语气复杂,“但她有个条件??你们写她的时候,别只写铅中毒,也写写她当年怎么带着姐妹们在零下三十度抢建输油泵站的事。”
“当然。”孟波轻声说,“她的人生不止伤病,更有荣光。”
挂断电话,他翻出老照片集,找到一张1964年的合影:赵桂英站在一群女工中间,头戴棉帽,手握扳手,眼神坚毅如铁。背后厂房墙上刷着大字标语:“为祖国献石油!”
那一刻他忽然明白,《拾痕录》的意义从来不是控诉,而是还原??让人看见那些曾被简化为“奉献”二字背后的血肉与疼痛,看见荣耀背后的代价,看见伟大背后的平凡。
第二天清晨,一封来自司法部下属机构的函件送达办公室。文件称,《拾痕录》项目涉嫌“未经授权使用敏感历史资料”,要求暂停第八辑出版流程,并配合提交全部原始录音及受访者身份信息。
孟波冷笑一声,立即将函件转发法律顾问团队,并同步发布公开声明:
>“《拾痕录》所有内容均经受访者本人或其家属授权录制,全程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及相关伦理规范。我们尊重审查制度,但也坚持一个基本底线:民间记忆不属于任何权力机构的专属领地,它是人民共有的精神遗产。若真关心历史真实,请与我们共同推动烈士追认程序,而非阻止幸存者发声。”
声明发出两小时,网络舆论再度沸腾。
#请让她们的名字被记住#登上热搜榜首。数万网友自发转发七位大庆女工的名字,有人制作电子纪念墙,有人发起线上烛光祭。一位退休记者晒出1978年内部简报复印件,证实事故确有其事,但通报层级被刻意压低。
与此同时,意想不到的支持来自体制内部。
当晚,一位匿名信使送来一份加盖公章的档案副本??竟是当年井喷事故现场指挥组的值班日志残页,上面赫然记录着七人抢险经过及死亡时间。附纸写着一行钢笔字:“原件已被收缴,此为手抄备份。我曾是调度员,良心难安。”
孟波盯着那行字,久久不能言语。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份证据,更是一种交接??从沉默者手中递来的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