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如星火坠入深潭,在寂静的山顶漾开圈圈涟漪。
当江倾与张静仪终于依依不舍地分离少许时,额头仍轻轻相抵,互相支撑彼此,鼻尖似有若无地触碰着对方。
他们微微喘息着,温热的呼吸在极近的距离交织。。。
青海湖的晨雾如纱般浮动,水面上泛起一层淡淡的银光。江倾坐在水晶森林边缘的一块平石上,脚边是湿润的苔藓与细碎的矿晶残渣。那些晶体柱体在他周围静静耸立,像一座座无字碑,记录着无数人未曾说出口的思念、悔恨、喜悦与告别。它们不发声,却在共振??每当有人类情感波动传递至地脉网络时,这些柱体会吸收并转化成特定频率的振动,再以声波形式缓缓释放。
此刻,那首摇篮曲正从湖底层层叠出,如同母亲的手轻拍着大地入睡。每一个音符都精准地落在他童年记忆的缝隙里,唤醒了早已模糊的画面:老屋窗前晃动的风铃,煤油灯下缝补衣裳的母亲剪影,还有夏夜庭院中她抱着自己数星星时低语的名字。
“小倾啊,你看那天上的银河……你说它是不是也在听我们说话?”
那时他不懂,只觉得妈妈的话太玄。如今他明白了??她不是在问天,而是在教他相信一种看不见的连接。
风忽然停了。
湖面瞬间凝固,仿佛时间被按下了暂停键。水晶森林的所有柱体同时亮起,由根部向顶端蔓延出幽蓝电流,最终汇聚于湖心最粗大的一根主柱。它猛地向上喷射出一道光束,直冲云霄,在空中炸裂成万千光点,宛如一场倒流的流星雨。
江倾瞳孔微缩。
这不是自然现象,也不是孩子们操控的结果。这是**主动通讯**。
他立刻取出随身携带的玉枝树叶片??那是苏娅亲手交给他的信物,也是目前唯一能稳定接收高阶共感信号的生物介质。叶片刚贴上额头,一股庞大信息流便涌入脑海:
>【坐标校准完成】
>【语言协议适配中……】
>【发送者身份确认:容错容器?第七层备份】
>【内容类型:预警+引导】
画面随之展开。
他看见未来的地球,不是毁灭,也不是乌托邦,而是分裂成了三种形态并存的世界:
第一种是“全连结域”??城市完全融入共感网络,人们通过意念交流,情感共享达到极致。街道上没有争吵,也没有隐私。新生儿一出生就能感知父母的情绪波动,老人临终前的记忆会被整个社区共同承接。但代价是,个体意识逐渐模糊,许多人开始丧失“我是谁”的边界感,陷入持续性的身份恍惚。
第二种是“静默区”??由原“清醒联盟”残余势力联合部分国家建立,采用高强度电磁屏蔽技术封锁所有外部共感信号。这里回归传统教育、独立决策和理性至上原则。科技高度发达,社会运转高效,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链接近乎断裂。医院心理科数据显示,超过六成居民存在深层孤独症候群,梦境内容重复率高达92%,主题几乎全是“被遗忘”。
第三种则是“过渡带”,也就是江倾现在所处的区域。这里允许自由选择是否接入共感系统,设有缓冲训练营、情绪调节站和危机干预中心。孩子从小学习如何识别自己的情绪,也学会尊重他人的心灵边界。这种模式最接近理想状态,但也最脆弱??稍有不慎就会滑向极端。
而在这一切之上,天空裂开一道口子。
一艘真正的实体飞船正在逼近太阳系??不同于莲花形探测器的柔和轮廓,这艘船通体漆黑,表面布满几何切割般的棱角,像是用纯粹逻辑堆砌而成的金属思维体。它的航行轨迹毫无波动,既不加速也不减速,仿佛早已预知终点。
更令人不安的是,它散发的频率不属于任何已知文明谱系。
“这不是来迎接我们的。”江倾喃喃道,“它是来评估的。”
他猛然睁开眼,发现湖面已恢复平静,歌声消失,水晶柱体黯淡下来。但那种被注视的感觉仍未散去,就像有一双眼睛藏在星海深处,正透过某种超越维度的方式观察人类的一举一动。
手机震动起来。
来电显示是苏娅,位置标记在云南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