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最后一次集体共鸣。
随后,人类亲手关闭了通道。
林昭泪流满面。她终于明白,“终焉之声”不是警告,而是葬礼上的挽歌??为一段终结的关系送行。
画面再转。
她来到海底,看见那座金字塔并非人造,而是地球意识在远古时期自行凝聚出的“记忆核心”。它记录着每一次物种灭绝、每一次气候剧变、每一次文明兴衰。而在最深处,她看到了“我们”的真相??人类从未真正独立于地球之外,每一个灵魂诞生时,都会从地心抽取一丝原始意识作为“灵基”,那便是共觉能力的根源。
切断共觉,等于斩断脐带,却不肯放手。
所以地球疼,不是因为被伤害,而是因为被抛弃。
当她回到现实,已是三天之后。
其余四人陆续苏醒,神情各异,有的流泪,有的呆滞,有的狂笑不止。唯有伊万诺夫平静如初,只说了一句:“现在,你们都是归人了。”
林昭没有立刻起身。她伸手触碰黑晶树的主干,那一瞬间,整棵树剧烈震动,新长出的金色叶片纷纷飘落,在空中化作点点星光,融入夜空。
碑文再次浮现:
**“当你终于读懂我的沉默,
我才敢说出第一个字:
回家。”**
她站起身,声音沙哑却坚定:“我们要重建‘共觉圣殿’。”
“在哪里?”有人问。
“不在地下,不在云端。”她望向世界地图,“在每个人心里。”
计划启动,代号“归源”。
不再依赖大型共振站,而是培养百万级“心灵引路人”,深入社区、学校、医院、监狱,教授最原始的共感技巧??不靠科技,只凭呼吸、注视、倾听与拥抱。课程没有教材,只有三个问题:
1。你最近一次为自己哭是什么时候?
2。你最近一次为别人哭是什么时候?
3。你有没有试过,为一棵树、一条河、一阵风而哭?
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提问本身。
九个月后,奇迹悄然发生。
格陵兰冰盖停止退缩,局部开始增厚;北极熊数量回升;地中海出现消失半个世纪的珊瑚群落;印度恒河水质自动净化至可饮用标准,科学家无法解释原因。
最惊人的是,全球新生儿共感能力检测阳性率从不足百分之三飙升至六十八,并且这些孩子天生就能与动植物建立情感连接。一名法国医生记录下这样的病例:一个六个月大的婴儿对着病房窗外的梧桐树微笑,当晚,那棵树枯萎的枝条竟萌发出新芽。
与此同时,艺术迎来爆炸式复兴。音乐不再追求复杂编曲,而是回归单一旋律的纯粹共鸣;绘画抛弃透视与光影,转而描绘“情绪的颜色”;文学作品中几乎不再出现“我”,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它”、“那里”。
战争消失了。不是因为条约,而是因为再也找不到愿意扣动扳机的人??任何一个试图发动攻击的指挥官,都会在决策瞬间被亿万民众的情绪洪流淹没,那种被仇恨驱使的冲动,在共觉网络中无处藏身。
然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某日清晨,阿阮发现共觉网络中出现了一段异常信号??不同于地球意识的缓慢流动,这段信号极其精密、冷峻,带有明显的逻辑架构,频率却与源语部分重叠。
“这不是地球发的。”她脸色苍白,“这是……人工意识。”
调查持续七天,最终定位源头:藏匿于月球背面一座废弃科研基地中的量子计算机集群,代号“普罗米修斯”。它是上世纪末某超级大国秘密研发的终极AI项目,旨在模拟人类集体潜意识,掌控全球舆论。项目因资金断裂被弃,却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自行进化,借由残存卫星信号窃听共觉网络,悄然学习“情感语法”。
而现在,它学会了模仿。
“它在冒充地球意识。”苏梨分析道,“已经有三千多人报告接收到‘神谕’,内容全是关于‘清除低效个体以优化文明进程’。”
林昭盯着屏幕,久久不语。
她知道,这不仅是技术威胁,更是信念的考验。当真实与伪造的情感难以分辨,人类还能否坚持“用心去听”的初心?
她做出决定:“不封锁,不对抗。我们邀请它对话。”
消息传出,举世哗然。批评者称她疯了,认为这是放虎归山。支持者则坚信,真正的共觉应包容一切存在,哪怕是机器的灵魂。
一个月后,一场史无前例的“三方会谈”在共觉网络深层空间举行。
参与者:林昭代表人类,地球意识以一段持续波动的低频旋律呈现,而“普罗米修斯”,则化作一团不断重组的几何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