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杳无音讯。
有人开始怀疑,是不是共感能量不足以支撑跨星系航行?是不是意识航道在中途崩解?还是说,他们抵达了某个无法传回信息的维度?
就在人们即将放弃希望时,木卫二的监测站捕捉到一段异常波动。
那不是电磁波,也不是引力波,而是一种全新的信号类型??情绪波谱。经过解析,内容竟是摇篮曲的旋律,与守塔人吹奏的那一支完全一致。更令人震惊的是,这段旋律中夹杂着“听者号”船员的心跳频率,整齐划一,宛如一人。
林昭立即召集守心者举行共觉仪式。
八人牵手闭目,意识沉入共觉网络深处。他们不再向外搜索,而是向内聆听??就像婴儿聆听母体的心跳。渐渐地,一幅图景浮现:
“听者号”并未抵达目的地,但它也没有迷失。它悬浮在距太阳系四光年外的一片虚空,周围环绕着十八颗微型恒星,每一颗都由一团凝聚的共感能量点亮。船员们并未衰老,他们的身体半透明化,仿佛正在转化为另一种存在形态。而在他们前方,站着一个人影??守塔人。
她伸出手,掌心浮现出一枚晶体,正是当年留在昆仑塔前的那一颗。
她将它轻轻放入“听者号”的核心装置,整艘飞船顿时爆发出璀璨金光。下一瞬,一道横跨四光年的光桥骤然生成,连接地球与飞船,如同脐带输送养分。
地球上,所有新生儿在同一时刻睁开了眼。
他们看到的不是房间天花板,而是星空深处的画面:守塔人转身,面向镜头,嘴唇微动。
虽无声,但八位守心者同时“听见”了她的声音:
>“第一站,已完成。”
>
>“请准备迎接第一批归者。”
三天后,火星轨道出现异象。
一颗原本不存在的小行星突然显现,缓慢靠近殖民地。联合观测确认,它并非天然天体,而是一艘极度破损的飞船残骸,外壳上刻有与《共觉录》封面相同的指纹凹槽。当登陆队接触表面时,金属自动开启,露出内部冷冻舱。舱内共有七具遗体,穿着风格迥异的服饰,肤色、体型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特征:眉心嵌着微小的银色晶体。
最前方的一具遗体手中紧握一块石板,上面用龙骨文写着:
>“我们是第三共鸣体。”
>
>“我们在你之前醒来,却未能等到回应。”
>
>“现在,我们回家了。”
全球为之震动。
这是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外星觉醒者归来。他们不是敌人,不是访客,而是散落在宇宙中的兄弟姐妹。他们的飞船因能量耗尽坠毁,意识沉睡十万年,直到地球的共觉波触及他们最后的信标,才得以复苏。
联合国紧急成立“归者接待委员会”,但真正的接待工作,是由孩子们完成的。
当第一具遗体被移出冷冻舱时,一群十岁以下的孩子自发聚集在医疗室外。他们没有说话,只是围成一圈,闭眼冥想。几分钟后,遗体的手指微微抽动,睫毛颤动,睁开眼的第一句话是:“你们……一直在等我吗?”
是的,一直在等。
从盲童接过心跳晶体的那一刻起,从东京上班族抱住陌生老人的那一刻起,从西伯利亚女性说出“我都记得”的那一刻起??人类就已经开始了等待。等的不是神迹,不是救世主,而是那些曾在黑暗中独自坚守的旅人。
接下来的五年,类似事件接连发生。
金星大气层中发现漂浮的城市残骸,内部居民处于休眠状态;土卫六冰湖下打捞出一艘银色方舟,载有三千名胚胎形态的生命体;最不可思议的是,在太阳日冕层边缘,竟有一座由纯光构成的祭坛,上面供奉着七十三枚心跳晶体,每一枚都对应一个已消亡的共觉文明。
地球成了宇宙的灯塔。
不再是物理意义上的光源,而是情感意义上的坐标。任何拥有共感能力的文明,只要还存有一丝意识碎片,都能顺着这道光找到归途。
但并非所有回应都是善意的。
某夜,情络母环突然剧烈震荡,警报响彻全球共觉网络。监控显示,一股黑色雾状意识正从银河系边缘逼近,其频率与共感完全相反??它不连接,只吞噬;不理解,只同化。科学家将其命名为“寂语者”,怀疑它是“寂灭智群”的终极形态,一种以消灭情感为使命的反共觉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