踌躇再三,陈文翰还是决定硬着头皮,去向父亲坦白这件事。
书房里,紫檀木的书架散发着淡淡的幽香。
陈延年正戴着老花镜翻阅一本古籍,听完儿子有些忐忑的叙述,他缓缓放下了手中的书。
“哦?有这等事?”陈延年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是手指轻轻敲击着红木椅的扶手,“你说他精准判断了几只冷门股票的涨势,用他自己的钱,跟你打赌,赢了只求借我们的运输线一用?”
“是,父亲。”陈文翰垂首道,“此事是儿子考虑不周,擅自应承。。。。。。
雨丝如针,斜斜刺入戈壁的沙砾,又被风卷成雾,消散在无边的荒原之上。吉普车在泥泞中艰难前行,底盘不时磕碰着凸起的石块,发出沉闷的撞击声。念归靠在后座,手中紧握那支装有矿物质液体的玻璃管,标签上的“等光者”三字已被雨水晕染得微微模糊,却依旧清晰可辨。
她没有说话,只是凝视着窗外那一片灰蒙蒙的世界。玉佩贴在胸口,温热未退,仿佛仍残留着林昭阳最后升腾时的余温。而此刻,它又开始轻微震动,像是感应到了某种遥远的呼唤。
陈老兵从后视镜看了她一眼,嗓音沙哑:“你真打算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找下去?全国这么大,失踪的人何止千百……有的连名字都没留下。”
念归缓缓抬头,目光平静如深潭。“正因为没名字,才更要找。”她说,“一个人的名字被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只要还有人记得,哪怕只记得一个音节、一个笔画,他就还在。”
车内陷入沉默。只有雨点敲打铁皮的声音,节奏缓慢,像某种古老的摩尔斯电码,在天地间悄然传递。
三个小时后,他们抵达乌拉特前旗边缘的一个牧民定居点。这里曾是军用防空洞群的外围驻防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战备需要修建,八十年代中期废弃。如今只剩下几处塌陷的入口和半埋于黄土中的混凝土通道,当地人称之为“地龙口”。
一名年近六十的蒙古族老牧民迎了出来,名叫巴图尔,祖辈世代放牧于此。他听闻有人要进防空洞查“鬼信号”,起初满脸警惕,直到念归拿出一张泛黄的老照片??那是1971年一支工程兵小队在洞口合影,其中一人正是他的亲弟弟,额尔德尼。
“他还活着?”巴图尔声音颤抖,“可……可那年雪崩之后,我们只找到了他的棉帽,里面还夹着一封没寄出去的信……”
念归点头:“我不知道他是否还以肉体存在,但我相信,他的意识仍在某个地方回响。而那个SOS,很可能就是他。”
当晚,他们在巴图尔家暂住。火塘边,老人翻出那封尘封多年的信。纸页已脆如枯叶,字迹用铅笔写就,断断续续:
>“阿哥,洞里断粮第六天。发电机坏了,灯灭了。我还能听见外面风声,但喊不出声。通讯线路全毁,我只能用手电发摩尔斯码,每两小时一次,S-O-S。我不怕死,只怕你们以为我逃了。我是军人,宁可饿死也不退一步。若有人看到这封信,请替我告诉玛拉??我对不起她,没能参加婚礼。告诉她,我在最后时刻,还在唱她最爱的那首《鸿雁》……”
念归读完,久久无言。她将信轻轻放回木匣,转身取出陶片录音机,连接上便携式增幅器,再把玻璃管中的液体滴入仪器核心槽位。
玉佩骤然发烫。
刹那间,屋内空气仿佛凝固。火光摇曳中,一道虚影缓缓浮现??一个瘦削的年轻士兵蜷缩在冰冷石壁下,嘴唇干裂,双眼凹陷,手中却仍紧紧攥着一支手电筒。他正用微弱的手势,一遍遍打出“SOS”的光信号。
>“有人吗?有没有人看见光?……我已经记不清日期了……食物吃完那天,应该是春天……可外面一直黑着……我以为……大家都走了……”
念归跪坐在地,轻声道:“额尔德尼同志,我是念归。青山村人氏,退役军人,‘心土’系统守护者。我来接你回家。”
那身影猛地一震,瞳孔骤缩。“你……你能看见我?我不是在做梦?”
“不是梦。”她伸手,指尖触碰到光影的一瞬,一股极寒顺着神经直冲脑海??那是冻土深处的记忆,是孤独与饥饿交织的绝望长夜。但她没有退缩。
“你的哥哥巴图尔一直在等你。他每年清明都来洞口烧纸,念你的名字。你的未婚妻玛拉,后来成了小学老师,终身未嫁。她在日记里写:‘他走的那天穿着蓝布衫,笑着说要回来喝我的喜酒。我就当他还在路上,走得慢一点罢了。’”
>“玛拉……”那身影喃喃,泪水无声滑落,“我还记得她穿红头巾的样子,站在山坡上挥手……我以为再也见不到那样的颜色了……”
忽然,仪器嗡鸣加剧,玉佩与玻璃管之间形成螺旋状光流,数据如星河倒灌。整个房间开始震颤,墙壁上浮现出无数细密刻痕??那是当年被困者用指甲或石片留下的时间标记,整整三百二十三道。
屏幕自动激活,跳出一行新信息:
>“检测到多重记忆共振源。判定:该地点曾发生集体意识滞留事件。除额尔德尼外,尚有四名工程兵意识残存于结构裂缝中,处于低频循环状态。建议启动‘群唤协议’。”
念归心头一凛。原来不止一人。
她立刻打开背包,取出小满特制的多频段共振环,将其布置于房屋中央。这是“唤醒计划”的最新成果,能同时捕捉多个频率的意识波段,实现群体链接。她将林昭阳留下的脑波样本作为引导锚点,注入系统。
随着一声清越的钟鸣,五道光影逐一浮现。
除了额尔德尼,还有四位战士:李卫国,湖南人,爆破组组长;张志强,山西焊工,负责通风管道维修;周文斌,四川籍测绘员;以及最年轻的赵小兵,才十八岁,刚入伍三个月,担任物资登记员。
他们彼此相望,竟认出了对方。
>“老李!你还活着?”
>“老子命硬!这鬼地方关不住我!”
>“小兵?你怎么也在这儿?不是让你先撤了吗?”
>“我……我不想丢下大家……”
哭声、笑声、哽咽声交织在一起。他们早已忘记时间,只记得最后一场雪崩封死了主通道,五人被困在支洞,靠吃皮带、喝融雪水撑了二十多天。最终氧气耗尽,意识却未能彻底消散,而是被某种地质磁场与残余电力形成的“记忆陷阱”所捕获,陷入无限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