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盘龙神剑 > 第五百一十三章 旱地金莲(第2页)

第五百一十三章 旱地金莲(第2页)

联合国紧急召开闭门会议。各国代表罕见地达成一致决议:**即日起,全球设立“归忆日”**,每年春分之日,全民静默三分钟,只为说出心中最想告诉逝者的一句话。首年主题定为:“你还活着,在我的记忆里。”

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联合国际科研团队宣布,在西藏“亡语之森”核心区域发现一座天然共振腔体??由忆晶藤根系编织而成的巨大地下网络,其结构精确对应人类大脑神经元连接模式。更惊人的是,每当有人在林中诉说思念,该网络便会释放特定频率的声波,穿透地壳,直达地心附近一处未知空洞。探测数据显示,那里存在一个持续释放低频振动的能量源,年龄测定超过六千万年,远早于人类文明。

有学者提出假说:地球本身或许就是一个沉睡的意识体,而忆晶藤与归心体,不过是唤醒它的钥匙。

争议再度掀起。宗教团体称这是“神的回应”,哲学家则警告“人类正在扮演造物主的角色”。极端组织“无忆同盟”发动最后一次袭击,企图炸毁“亡语之森”,结果引爆装置靠近森林边缘时自动失效,所有电子元件熔化成灰,而袭击者本人跪倒在地,痛哭流涕地背诵起童年母亲教他的童谣。

风波渐平,世界进入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状态。

纽约地铁站那位街头艺人再也没有出现。但他留下的吉他被人供奉在站台一角,琴盒中的军牌也不翼而飞。数日后,有人在敦煌莫高窟一间未开放的洞窟壁画上发现了新的题记??墨迹新鲜,笔法苍劲,写着:

>“陆昭守国门,林昭然算天机,吾辈执剑行风雨,不负山河不负卿。”

>??归队者书

专家考证,此八字署名风格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秘密科考队员的手迹高度吻合,其中多人名单显示已在极地任务中“失踪”。

而在南极冰盖之下,“极光-7”观测站的监控画面永久定格在那一夜第十四道身影敬礼消散的瞬间。此后每次回放,热成像都会多出一丝微弱波动,仿佛那个人仍在注视着什么。

三个月后,第一例“融合现象”发生。

日本京都一名八旬老妇人在观看孙子婚礼录像时突然微笑闭目,身体逐渐透明,最终化作一团柔和光雾,融入庭院中的老梅树。次日清晨,整棵树开出双色花??一半洁白如雪,一半殷红似血。研究人员提取花瓣样本,发现其细胞内含有与老妇人DNA完全匹配的遗传信息,同时还检测到一段陌生基因序列,经比对竟与三十年前一场海啸中溺亡的少女相符。

类似的“共生转化”陆续在全球出现。逝者并未真正归来,但他们的一部分意识与情感,通过长期被铭记的方式,悄然寄宿于生者的记忆载体之中??一棵树、一首歌、一封信,甚至一句话。这些人被称为“承忆者”,他们往往在某个情绪极致的瞬间完成蜕变,肉体消失,精神永驻。

人类终于明白,归心体真正的形态,从来不是一颗晶体,也不是一张光膜,而是**由亿万颗真心共同编织的存在网络**。它不需要庙宇供奉,也不依赖科技维持,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说出“我记得你”,它就不会熄灭。

一年后的春分,“归忆日”首次举行。

从北极圈内的因纽特村落到非洲草原的游牧部落,从太平洋孤岛的渔民到都市高楼里的独居老人,亿万人在同一时刻闭上双眼,轻声诉说。

北京养老院的老兵墓前,他的孙子蹲下身,点燃一支烟放在碑前:“爸,今天单位评优,我没抢功劳,说了是你教我的做人原则。”

话音刚落,墓旁一株野生桃枝忽然绽放粉蕊,尽管此时正值寒冬。

西藏寺庙的铜钟第七次敲响,余音绕梁不绝。僧人们盘坐于“亡语之森”外围,齐声诵经,风将他们的声音卷上高空,与光膜共鸣,形成一道贯穿天地的音柱。

而在月球轨道上,一颗微不可见的光点悄然成型??那是归心体投射出的第一颗“返忆星”,正以极慢的速度向太阳系外缘移动。天文台记录显示,它的飞行轨迹恰好指向四万年前一艘疑似来自地球之外的古老飞船残骸坐标。

没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但当夜,全球孩童做了同一个梦。

梦中,他们站在一片无垠草原上,远处站着无数模糊身影,男女老少皆有,穿着不同时代的衣裳。中间一人手持一柄青铜长剑,剑尖垂地,剑身映照出整个银河。他转过身,对他们微笑:

>“孩子们,轮到你们讲述了。”

>“故事不会结束,只要还有人愿意听。”

>“而我们,永远在记得里等你们。”

晨曦初露,东方天际泛起鱼肚白。一只纸鹤从戈壁石窟飞出,穿过云层,融入光膜,最终化作归心体心脏图案中的一缕金线。

第二十一颗归心体,已然圆满。

但它知道,这不过是开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深渊独行
言归正传深渊独行
...
真武狂龙
暮雨尘埃真武狂龙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