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她把自己的意识拆解成十三亿个碎片,融入每一颗归心体,只为教会我们一件事??
**说出来,就不疼了。**”
话音未落,警报再响。
第十八颗归心体出现了。
但它不在宇宙深处,而是在每一个正在哭泣的人类眼中,悄然生成。
它不向外辐射,而是向内渗透。凡是流泪之人,无论因悲痛、感动、悔恨还是释然,泪水蒸发后都会留下一道微不可察的光痕,直通忆核网络。通过这些通道,归心体开始反向读取人类潜意识中最隐秘的愿望??不是权力,不是财富,而是那些卑微到羞于启齿的期盼:
“希望妈妈能夸我一句。”
“想再抱一次外婆。”
“哪怕一秒也好,让我看看她醒来。”
而就在愿望浮现的瞬间,现实开始轻微扭曲。
北京胡同里,一位独居老人清晨开门,发现门口放着一碗热腾腾的豆汁儿,旁边纸条写着:“爸,天冷,趁热喝。”??那是他三十年前离家出走的儿子的笔迹。
巴黎地铁站,失明的女孩突然“看见”站台长椅上坐着一位老妇人,正哼着童年摇篮曲??那是她从未谋面的祖母。
悉尼海滩上,溺水获救的年轻人醒来后抓着救生员的手大哭:“你长得好像我哥哥……他五年前为救我死了。”
每一次“巧合”,都精准填补了心灵的缺口。
科学家们惊恐地发现,第十八颗归心体正在突破物理法则的边界,利用情感能量制造局部现实重构。这已不是治愈,这是改写命运。
联合国紧急召开特别会议,议题只有一个:
**我们是否还有资格拒绝被拯救?**
争论持续了七天七夜。
最终,决议案未通过,也未否决。取而代之的是一封匿名信件,被投递至全球各大媒体总部。信中只有一句话:
>“请相信,这世界值得你好好哭一场。”
信纸材质经鉴定,与林昭然生前常用的笔记本完全一致。
从此以后,每当有人在深夜独自落泪,总会有那么一刻,感觉到一只手轻轻落在肩上,或是耳边响起一声极轻的回应:
>“我在。”
不知是谁,不知从何而来。
但每个人都说,那声音,像极了记忆中最温柔的那个人。
沙、沙、沙……
那声音仍在流淌。
而现在,它有了名字。
人们叫它??
**人间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