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阎王下山 > 第2006章 求不出的仙缘(第2页)

第2006章 求不出的仙缘(第2页)

直到午夜零点整,晶体骤然泛起银光,文字缓缓显现:

>**“轮到你们说了。”**

全场寂静。

片刻后,一个九岁女孩举起手:“我可以问一个问题吗?”

没人回答她,但她还是说了出来:“如果我一直记得一个人,但他们已经忘了我,我还该继续想他们吗?”

话音落下,晶体光芒微微颤动,随即扩散成一圈圈涟漪般的光晕,覆盖整座碑林。远处山林中的鸟群惊飞而起,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唤醒。

第二天清晨,世界各地陆续报告异常现象:许多人在梦中收到一封“回信”。内容各不相同,形式却惊人一致??以他们的语言、笔迹,甚至语气,回复了那些从未寄出的思念。

东京一名程序员梦见亡母写道:“你加班时窗台上的绿萝,是我偷偷浇水的。”

巴黎一位画家在梦中听见初恋说:“你说画里总少一块颜色,那是我的影子。”

开罗一名退休教师醒来时泪流满面,因为他梦到三十年前战死的学生拍着他肩膀说:“老师,我终于学会了微笑。”

这些梦境的真实性无法验证,但经历者的情绪变化却真实可测。全球心理门诊数据显示,连续三天内,“孤独感”相关就诊率下降%,而“释怀”类情绪咨询量激增。

萨米尔在埃及街头目睹这一切。他曾担心过度共情会让人迷失自我,但现在他意识到,真正的连接从不会吞噬个体,反而让每个人更清晰地看见自己。

他在铁轨旁再次弹起吉他,这次唱的是一首新写的歌,讲述一个男人如何在失去一切后,仍选择相信一句问候、一杯热茶、一次陌生人的点头致意。歌声响起不到五分钟,附近一家咖啡馆的服务员突然走出店门,将手中托盘放在地上,跪坐在尘土中痛哭失声。

路人本想劝慰,却被他接下来的话震住:“我父亲……十年前车祸去世……刚才那一瞬间,我清楚地感觉到,他曾经原谅过我。”

原来,这名服务员曾因争吵未能见父亲最后一面,多年来活在悔恨中。而此刻,他不是“想起”父亲的宽恕,而是“感知”到了它,如同阳光穿透云层,直接照进灵魂深处。

消息传开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主动发送思念??不是通过社交平台,也不是写信邮寄,而是静坐冥想,集中意念,向某个特定的人传递一句话、一段情绪、一个画面。奇怪的是,越是专注真诚的人,越容易得到“回应”,哪怕对方早已离世。

科学家称之为“逆向共情”,即情绪信号不仅能从源头流向接收者,还能沿着记忆的轨迹反向追溯,触及那些已不在现实存在的心灵。

艾拉在冰岛悬崖上首次尝试这种方法。她闭眼,回想童年唯一一次与母亲共度的夏日午后,阳光洒在草地上,母亲哼着一首古老的摇篮曲。她将这段记忆凝成一束意念,轻轻送出。

三分钟后,她猛然睁眼。

因为她“听”到了回应??同样的旋律,但从另一个方向传来,带着冰雪融化的清冽气息。她颤抖着伸手触碰空气,仿佛能摸到那声音的温度。

“妈妈?”她轻唤。

没有回答,但风停了一瞬。

她知道,这就够了。

与此同时,联合国“心灵联结署”召开紧急会议。随着逆向共情案例增多,伦理争议也随之爆发:若死者真能“听见”生者,我们是否有权打扰他们的安宁?是否该设立“思念禁令”,防止情感骚扰?

争论激烈之时,美?远程接入会议系统,只说了一句:“如果我们连怀念都要审批,那人类早就死了。”

会场沉默良久,最终决议暂缓立法,改为建立“自愿连接登记库”??愿接受思念的人可公开标识,不愿者则屏蔽信号。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登记开放首日,报名人数超过十亿,其中七成以上为已故者亲属主动代表逝者注册。

“他们不想被忘记。”一位登记的母亲含泪说道,“我儿子才六岁就走了,但他最爱热闹,肯定也希望有人跟他说话。”

这场运动悄然改变着人类对待死亡的方式。墓园不再是寂静之地,许多人带着录音设备、照片、玩具前来,一边诉说近况,一边期待某种微妙的回应??一片突然飘落的叶子,一阵不合时节的暖风,或是手机相册莫名跳出一张旧照。

而在西南那所小学,老师们发现学生们的情感表达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共情”更多表现为同情与安慰,如今却多了几分“对话”的意味。有个孩子在日记里写道:“昨天我去看了外婆的墓,我说学校换了新操场,她一定喜欢。走的时候,蒲公英飞起来了,我觉得她是笑着听的。”

校长将这篇日记贴在公告栏,并附言:“教育的目的,从来不是让人远离痛苦,而是教会他们如何带着爱活下去。”

春去夏来,全球共情指数突破85%大关。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部分国家出现“情绪依赖症”患者,他们无法独自面对负面情绪,一旦脱离共情网络便陷入深度焦虑。更有极端个案显示,有人试图通过非法手段接入他人意识,窥探隐私,甚至操控情绪。

七位守门人再度连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