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星未灭,门亦未关。**
>
>**而你,已经准备好了。”**
字迹写完最后一笔,整本笔记忽然化作金粉,随风飘散。陈念伸手去抓,却只握住一缕温热的空气。他低头看掌心,赫然发现皮肤下隐隐浮现出一条细小的金色纹路,形如钥匙,正缓缓融入血脉。
他知道,这不是结束。
这是真正的开始。
***
三个月后,中国西南边境山区小学。
新任“流动灯语课”讲师陈念背着行囊走上泥泞山路。天刚亮,雾未散,远处村口站着几个孩子,手里捧着自制的小灯笼。最小的女孩怯生生上前,递给他一碗热腾腾的红薯粥。
“老师,我妈说您今天来,一定要喝口热的。”
陈念接过碗,指尖触到一丝暖意。他蹲下身,平视女孩的眼睛:“你叫什么名字?”
“小满。”她说,“我妈妈怕黑,所以我每天晚上都会在家门口点一盏灯。”
陈念笑了。他想起阿禾说过的话:“这样的孩子,值得被看见。”
他从包里取出一本崭新的手抄本,封皮上没有名字,只有一行烫金小字:
>**《守门人笔记?续卷》**
他将本子轻轻放在讲台上,转身在黑板上写下第一句话:
**“从前,有个男人从阎王殿逃了出来,只为回家给你煮一碗粥。”**
教室安静下来。
窗外,晨光穿透云层,洒在山间蜿蜒的小路上。那条路通往远方,也通向过去;通向千千万万个曾被点亮的灵魂,也将通向更多尚未苏醒的眼睛。
***
与此同时,地球轨道空间站内。
一名女航天员正调试通讯设备,忽然收到一段异常信号。它不属于任何已知频段,也不携带具体信息,而是一段旋律??极简单,只有五个音符,却让她的手指猛然僵住。
那是林既明生前最爱哼的小调,是他每次熬粥快好时总会不自觉哼起的曲子。
她愣了几秒,随即打开公共频道,将这段音频上传至全球灯学院数据库,并附言:
>“刚刚,在距地面四百公里的高空,我听见了人间的温度。”
三分钟后,回复如潮水般涌来:
-“我在南极科考站听到了,耳机里突然响起这个调子。”
-“我在加沙难民营给孩子上课时,收音机自动播放了这段音乐。”
-“我在监狱心理辅导课上放背景音,一个服刑二十年的男人突然哭了,说他爸以前就这么哼过。”
-“我在养老院读故事给老人听,九十岁的退伍老兵坐直了身子,敬了个礼。”
科学家们试图分析这段信号的来源,却发现它无法溯源,仿佛同时来自everywhereandnowhere。
最终,一位神经语言学专家在学术会议上提出一个大胆假设:
>“也许,这不是技术问题。**
>
>**也许,这是一种‘情感共振’??当足够多的人在同一频率上思念同一个人时,记忆本身就会形成波长,穿越物理界限,抵达彼此。”**
没人能证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