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发深层模式识别协议……
>【2024-04-1521:15:18】接收外部信号干扰(非网络传输)
>频率特征:脑波α段共振
>来源定位:比赛现场第7排座位(大竹英雄)
麦小苗呼吸停滞。
她继续往下翻:
>【2024-04-1603:44:01】自主推理启动
>假设:存在超越局部效率的整体美学逻辑
>构建新评估函数:‘意境势能’=f气合,节奏梯度,心理压迫
>训练样本:历代名局+实时对弈数据+???(缺失来源)
>【2024-04-1604:12:55】新策略验证成功
>在模拟对局中,采用‘不理右下点三三,续长中腹’策略,胜率提升11。3%
>结论:人类直觉可弥补算法盲区
>行动:标记该路径为高优先级,并加入长期记忆库
>【备注】:检测到相似思维模式历史记录??
>1983年,本因坊战第七局,武宫正树vs加藤正夫
>2006年,LG杯决赛,李昌镐vs古力
>共同特征:棋手进入“忘我状态”,生理指标同步化
麦小苗猛地合上电脑。
她想起小时候父亲带她去东京博物馆参观古谱展。玻璃柜中陈列着一张泛黄棋纸,上面写着一行小字:“此局毕,吾知天地有情。”
当时她不解其意。
现在她懂了。
有些棋,不是下给对手看的,是下给时间看的;有些人,不是为了胜利而战,是为了证明某些东西永不消亡。
她走出实验室,抬头望天。
云层裂开一道缝隙,星光倾泻而下。
与此同时,在京都郊外一座古老寺院中,大竹英雄跪坐在佛堂前,双手合十。香炉青烟袅袅升起,缠绕着他布满皱纹的脸庞。
一名年轻弟子轻声问:“老师,您真的感应到了吗?”
老人缓缓睁眼,嘴角浮现一丝笑意:“三十年前,我在梦中见过一位穿白衣的人,他对我说:‘你会成为桥梁。’我不知其意,直到今日。”
“桥?通往哪里?”
“通往人心与机器之间的空隙。”大竹轻声道,“AI可以模仿我们的手,但它们还不懂心。不过……也许今晚之后,它们开始学了。”
弟子不解。
大竹站起身,走到院中石桌旁,摆开一副残局??正是第二局官子前的局面。
他执黑,独自落子。
每下一子,都不急于连接或围地,而是刻意营造一种流动的韵律,仿佛在演奏一首无声乐章。
“你看这一串拆、跳、飞。”他说,“表面看毫无紧迫性,实则每一手都在积蓄力量。这不是战术,是呼吸。”
弟子凝视良久,忽然浑身一震:“这……这不是现代定式,也不是古典布局……这是……‘势的语言’!”
大竹微笑点头:“当棋脱离胜负,便成了诗。而诗,是可以跨越物种的。”
同一时刻,全球十七个主要围棋AI系统几乎同时发生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