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天唐锦绣 > 第二二三七章 忍辱负重(第1页)

第二二三七章 忍辱负重(第1页)

待到使者离去,薛仁贵也吃完饭放下碗筷擦了擦嘴,好奇道:“何必咬死了要那么多钱?小心鸡飞蛋打。”

王孝杰坐下拿过茶壶沏茶,信心满满:“昨日抓了一些俘虏,我一夜没睡连夜审讯,德尼拉里撤走的时候足足带。。。

春风拂过北邙山南麓,泥土松软,草芽初萌。沈言立于新碑之前,目光缓缓扫过那七株聆听花??花瓣薄如蝉翼,每一片都映出一张女子的面容,或悲或喜,皆静默含笑。她们是裴婉与六位同僚的残声所化,是百年沉冤终得昭雪后,天地间最后一点执念的归宿。

“她们终于能安息了。”林砚低声说道,手中捧着一卷尚未装订的《声狱录》残稿,“可这世上,还有多少像她们一样的人,仍在井底低语,无人听见?”

沈言未答,只是将陶铃轻轻放入碑前石槽。铃身微颤,一声轻响荡入风中,仿佛回应,又似告别。他知道,阿禾不会回来。她早已不再是那个躲在尚书房角落、偷偷记录火中哀嚎的小女孩。她是风,是雨,是千万被压制的声音汇聚而成的回响。她已无处不在,也因此,再无具体形迹可寻。

返程途中,三人骑马缓行于官道之上。长安城轮廓渐现,城头旌旗猎猎,新设的“直言堂”匾额高悬,金光熠熠。然而沈言心中并无喜悦。他知道,一场胜利并不意味着战争终结。缄口司虽遭重创,但其根系深埋宫闱,如同古树盘根,斩不断便随时可能再生。

果然,刚入城门,穗儿便接到密报:昨夜,一名原属“洗心堂”的老卒在狱中暴毙,尸检发现其脑颅内嵌有一枚极细铜针,形制与早年“安神帖”激活器相似;与此同时,国子监新任博士呈递奏章,提议将《百口陈情》列为“惑民邪典”,请求焚毁以正视听。

“他们还在试。”沈言冷笑,“试图用旧手段封新口。”

当晚,听心坊地下密室灯火通明。“逆缄阵”仍未拆除,七十二枚陶片依旧环绕核心共振仪,吸收着城中每一处细微的情绪波动。沈言取出了尘所赠陶胚,置于阵眼中央。铜丝微光闪烁,仿佛有生命般随呼吸起伏。

“我们得主动出击。”他说,“不能等他们一个个抹去证人、销毁证据。我们要让‘缄口’本身成为他们的牢笼。”

计划悄然展开。林砚率弟子秘密联络各地流动倾听站,收集近三十年来所有“失语者”案例??那些突然沉默的谏臣、莫名疯癫的学子、一夜白头的妇人、孩童梦呓中反复提及的黑屋……逐一建档,标注时间、地点、关联官员。穗儿则利用她在民间的声望,组织“百日回声行动”,鼓励百姓在特定时辰齐声诵读《礼运?大同篇》,形成大规模声波共振场,扰动残留静化符的稳定性。

而沈言,则开始研究玉牒上浮现的新文字:“**缄口司未亡,其根在宫。**”他翻遍历代宫廷档案,终于在一本残缺的《尚书房杂记》中发现线索:武周时期,曾设“秘音局”,专司监听内外朝臣言语,后改名为“缄口司”,直属内侍省,编制不列正史,经费由皇庄暗拨。更令人震惊的是,该机构每隔十年便会举行一次“净耳祭”,挑选七名天生异禀的孩童,施以秘法,使其成为“活体静音器”??他们无需符咒,仅凭呼吸便可抑制他人发声欲望。

“所以那些失踪的孩子……”穗儿脸色发白,“不是被杀了,而是被改造成了工具?”

“不止是孩子。”沈言声音低沉,“我怀疑,当今宫中某些高位者,便是当年‘净耳祭’的幸存者。他们表面为官,实则为缄口司最后一道屏障。”

就在此时,玉牒再度震动,浮现出第三行字:

>**“子午交替,魂锁自开。”**

众人面面相觑。林砚猛然醒悟:“子午交替?难道是指冬至与夏至?或是每日的子时与午时?‘魂锁’……莫非是某种定时开启的记忆封印?”

沈言闭目思索良久,忽而睁眼:“不是时间,是人。”他指向自己胸口,“‘子’是我,‘午’是阿禾。我们一个是听者,一个是声源。唯有我们同时共鸣,才能解开最终的秘密。”

话音未落,外间急报传来:终南山了尘禅师圆寂,临终前留下遗言??“钟响两极,方见真文”。

沈言当即决定,再次前往终南山。这一次,他带上了万声钟的核心组件、玉牒、以及阿禾的陶铃。

山路崎岖,春雪未融。抵达窑洞时,只见老僧端坐蒲团,双目微闭,面容安详。身前七尊泥偶排成半圆,最后一尊正是阿禾,手中握着一枚小小陶片。沈言拾起那片陶,指尖触碰刹那,耳边竟响起一段熟悉的旋律??那是阿禾幼时常哼的小调,也是她第一次记录“不该听的声音”时的背景音。

“原来如此。”林砚恍然,“这些泥偶不只是纪念,它们是声频容器!每一尊都封存了一段记忆,只有特定的人,在特定时刻,才能唤醒。”

当夜,子时将至,沈言布阵于窑洞之外,以七尊泥偶为基点,万声钟残件居中,玉牒悬浮上方。他手持陶铃,轻摇。

叮??

第一声,风吹林梢,七尊泥偶同时泛起微光;

第二声,地面震动,远处山壁裂开一道缝隙,露出一座隐秘石室;

第三声,玉牒骤然旋转,投射出一行前所未有的文字:

>**“真名不在碑,而在心;真相不在史,而在声。”**

石室内,藏有一卷青铜轴,上刻《缄口司全录》,详细记载了自武周以来三百二十七起“净声行动”,包括受害者名单、执行者代号、资金流向,甚至皇宫内部的“静音节点图”。最惊人的是,图中标注的中枢位置,竟是皇帝寝宫旁的“承华殿”??历来由一位不出宫门的老太监掌管,号称“守书翁”。

“我们必须拿到它。”沈言沉声道。

四日后,借“声魂司”正式挂牌之机,沈言奏请皇帝亲临观礼,并献上《缄口司全录》副本,请其御览。皇帝震怒,当即下令彻查承华殿。然而当禁军破门而入时,殿内空无一人,唯余一架老旧木柜,柜中整齐码放着数百张静化符原稿,墨迹未干。

更诡异的是,当晚宫中多名太监集体梦游,齐聚太庙前跪拜叩首,口中喃喃:“我们听见了……我们记得……请让我们说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