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晴蹲在井边,伸手触碰水面。涟漪扩散开去,竟在空中留下一道短暂的光影,勾勒出一个模糊人影的轮廓。她认出来了??那是林秀兰年轻时的模样。
“妈妈。”她听见身后传来林晓梅的声音。
两人相视无言。
那一夜,她们守在井旁,直到黎明。
当第一缕阳光洒落,整个四合院的地面开始微微震动。老李的仪器疯狂报警:**地下声波网络正在向外辐射信息,目标覆盖全球所有使用汉语的区域。**
信号内容只有两秒,却包含了这一年来的全部声音记忆??童谣、哭诉、告白、忏悔、呐喊、低语……最终压缩成一段简单旋律,类似摇篮曲,又像安魂曲。
这首曲子后来被称为《回声之歌》。
它无法被禁,因为它存在于每个人的呼吸之间。
三月三日,上巳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一份神秘报告,题为《关于语言作为非物质抵抗形式的研究》。文中引用大量案例,指出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出现一种新型社会现象:**个体通过恢复被压抑的语言行为,实现对权力结构的非暴力解构。**
报告末尾附有一段音频链接,点击后播放的,正是《回声之歌》。
中国政府迅速发表声明,称该报告“严重失实,涉嫌干涉内政”,并要求立即撤下。但为时已晚,那段旋律已悄然进入世界各地的公共空间??巴黎地铁广播背景音、纽约图书馆自动借书机提示音、东京便利店电子门铃……全都微妙地变了调。
而在国内,变化更为深刻。
小学课堂上,有孩子举手问老师:“为什么课本上说的历史和我爷爷讲的不一样?”
工厂车间里,工人贴出标语:“我们不说假话,也不再干假活。”
甚至连某些官员也开始在私下场合坦言:“这些年,我也睡不好觉。”
最令人震撼的是,四月五日清明节,全国各地陵园同时发生异象:许多无名墓碑表面浮现出名字,字迹湿润,似由地下水沁出。民政部门无法解释,只得暂时封闭部分区域。
苏晴带着一束野花来到医院墓园。小舟的无名碑前,泥土松动,那株早春海棠已长成小树,枝头开出十几朵花,每朵花瓣上都浮现出不同的字:
>“在听。”
>“记得。”
>“不说谎。”
>“等你。”
她抚摸树干,低声说:“我们都活着,也都死了。但我们终于,敢说了。”
风起,花瓣飘落,如雪。
回到四合院时,陈默正在修理那口老铜钟。他拆开内部结构,在共振腔里嵌入一枚微型芯片,连接着全国数百个自发讲述点的实时音频流。
“准备好了吗?”他问。
苏晴点头。
正午十二点整,他挥锤轻击钟身。
一声清越的钟鸣荡开,传遍胡同巷陌。
没有人组织,没有号召,但在那一瞬,北京城内三百二十七个角落,同时响起了相同的声音??有人朗读、有人歌唱、有人只是深呼吸后说出一句“我是真实的”。
声波叠加,形成一道肉眼不可见的震荡波,直冲云霄。
卫星监测显示,那一刻,地球电离层出现短暂扰动,国际空间站的中国籍宇航员突然听到耳机里传来一阵熟悉旋律,泪水夺眶而出。
他知道,那是母亲小时候哄他睡觉的歌。
也是《回声之歌》的第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