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望仙门 > 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没有恶意(第3页)

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没有恶意(第3页)

“拿着吧。它不会再发出完整的《别离赋》,但只要心中有歌,残片也能成曲。”

阿拙双手接过,指尖触到那粗粝的裂痕,忽然感到一阵暖流自掌心蔓延至全身。他抬头,看见师父眼中竟有晶莹闪动。

“去吧。”老者轻声道,“明年春天,你来挂那只风筝。”

次年春分,晨雾未散。

学堂门前,一只崭新的风筝迎风升起,画面上仍是两张笑脸,只是这一次,左边那张年轻了许多,眉眼间依稀可见阿拙的轮廓;右边那位女子面容模糊,唯有眼角一颗泪痣清晰可见。

孩子们照例围坐吟唱,歌声清越:

>“春风吹墓柳,夜雨打空舟。

>去者已安息,来者当自由。

>不执于相见,方得见真柔。

>若有重逢日,笑问可曾愁?”

唱至最后一句,天边忽现一道虹桥,横跨海空,七彩流转。村中老人纷纷跪拜,称其为“仙迹”。唯有阿拙立于院中,仰首凝望,轻声回应:

“未曾愁。”

话音落处,虹桥微颤,似有笑声传来,又似风过林梢。

多年后,东海渔村更名为“望安镇”,取“望而能安”之意。镇中心建起一座无碑之陵,四壁刻满名字,皆为《守愿录》所载之人。每逢清明,人们不烧纸钱,不哭不闹,只携一盏素灯,一首短歌,静静诉说思念,然后转身离去。

而在镇外最高的一座山崖上,常年点着一盏长明灯。灯罩内嵌着半截银铃与一支断埙,火焰日夜不熄。传说只要灯火尚存,便有人在彼岸听见歌声,便有灵魂得以真正安眠。

某夜,风雨大作,狂浪拍岸。守灯人发现灯焰几欲熄灭,急忙添油护罩。正当他忙乱之际,忽觉背后一暖,回头望去??

风中,站着一个白衣女子,面容不清,唯见唇角含笑。她伸手轻拂灯焰,火光顿时稳定,铃声虽未响,空中却回荡起一段无声的旋律。

守灯人认不得她,却本能跪下,叩首三下。

女子转身欲去,忽又停步,抬手在空中虚划几笔。雨水随之凝聚成字,悬于半空:

**“谢谢你,让我走了。”**

而后身形渐淡,融入风雨,再不见踪影。

翌日清晨,阳光破云而出,照在灯台上。守灯人擦拭铜罩,无意间发现内壁多了一行极细的小字,像是用指甲刻下的,笔迹熟悉得令人心颤:

>“待你吹完最后一曲,我便笑着问你:可曾愁?”

他怔住,继而含泪而笑。

此时,学堂方向传来稚嫩歌声,随风飘来:

>“若有重逢日,笑问可曾愁?”

答案早已不在言语之中。

而在每一盏点亮的灯里,在每一首传唱的歌里,在每一次含泪微笑的告别里。

在人心深处,那一点不肯熄灭的温柔里。

??它从未离开,也永不消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