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望仙门 > 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没有恶意(第1页)

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没有恶意(第1页)

碧霞宫的天,比陆地上的任何地方都要亮得更早些。

太阳尚未升起的时候,洛川就已经坐在小院里,感受着四周清冷的水汽,在旭日东升之后渐渐温暖和活跃,一切都是生机勃勃的样子。

全然不像常州如今千里冰封的模样。

洛川看着那一轮红日,以及被日光照耀得红彤彤一片的无边海洋,也不禁生出天地之大,众生渺小之感慨。

“来到这个世界,还没有这样好好的看过它,”洛川看着荡漾着光芒的大海,喃喃道,“真美。”

站在洛川身后的影。。。。。。

海风从窗缝钻入,吹动案上《守愿录?终篇》的纸页,簌簌作响。老者未再翻动,只是静静望着那抹晨曦,仿佛在等什么人归来。阿拙立于身后,手中油壶尚有余温,灯芯轻跳,火光摇曳,映得墙上影子拉得很长,像一扇缓缓闭合的门。

十年光阴,并未磨去记忆的棱角,反倒让它沉淀成一种更深的静。渔村的孩子们早已不记得曾有个腰悬双铃的旅人走过九地、破望仙门,只知每年清明,学堂门前会多挂一只新风筝,画上两张笑脸??一张是师父年轻时的模样,另一张……没人说得清是谁,只道是“那个一直在听歌的人”。

可阿拙知道。

他见过师父深夜独坐海边,将断埙贴在唇边,却始终不出声;也曾在暴雨夜撞见他跪在崖边,对着浪涛低语:“我讲完了,你也该歇了。”那时他不敢上前,只远远看着那佝偻的身影被雷光照亮,又隐入黑暗,像一块被潮水反复冲刷却始终不肯沉没的礁石。

“师父,”阿拙终于开口,“您写完了吗?”

老者缓缓点头,指尖抚过书名最后一笔。“写完了。不是故事完了,是我们这一代的执念,终于有了个句点。”

阿拙犹豫片刻,还是问了出来:“那……她真的走了吗?我是说,守门人,还有那扇门?”

老者笑了,眼角皱纹如海波般舒展。“门早就塌了,血丝断尽,愿力散归天地。至于她……”他顿了顿,声音轻得像风,“你说风筝为何总画两张脸?一张是我,一张是她。若她真走了,为何每年春风起时,风筝都会自己扬起来?”

阿拙怔住。

的确,每到春三月,无论风向如何,那只风筝总会微微颤动,似有人在远处轻轻牵线。村中老人说这是“魂引”,孩子们却信那是“天上有人在放同样的风筝”。

老者起身,拄杖走向院中。孩子们见他出来,齐刷刷停下吟唱,恭敬行礼。他摆摆手,示意继续。童声再度响起,清澈如泉:

>“春风吹墓柳,夜雨打空舟。

>去者已安息,来者当自由。

>不执于相见,方得见真柔。

>若有重逢日,笑问可曾愁?”

最后一个音落下,海面忽然泛起金光,整片海域宛如铺开一面巨镜,倒映着天际初升的朝阳。就在这光影交错之际,阿拙分明看见??那风筝的细线上,多了一缕极淡的紫烟,蜿蜒而上,直入云层。

他心头一震,脱口而出:“紫纹!”

老者却不惊不诧,反而仰头微笑:“你瞧,她还记得这首曲子。”

“可银铃已经死了!”阿拙急道,“您亲口说的,使命终结,灵性归寂!镜子碎了,石屋塌了,守门人也不见了……这些都不是假象!”

“是啊,都是真的。”老者轻叹,“可人心不死,记忆不灭,情愿不断。你以为那扇门靠的是符咒与血祭?不,它真正赖以存在的,是我们不肯放手的那一口气。现在这口气松了,但它并未消失,只是换了个方式活着。”

他指向风筝:“你看,它不再锁着谁,也不再困着谁。它只是飘着,像一句未说完的话,像一场不必抵达的重逢。这才是真正的‘告别’??不是斩断,而是让一切自然流转。”

阿拙怔然良久,忽觉鼻尖发酸。他想起自己第一次见师父时,是个雪夜。那人披着旧斗篷,腰间两枚铃铛轻响,站在村口望着大海,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曲子。后来他才知道,那是《别离赋》的变奏,是沈知微当年教给少年的旋律,也是林晚临终前最后哼过的歌。

“所以……”阿拙低声问,“我们做的这一切,是为了让人学会放手?”

“不全是。”老者摇头,“是为了让人明白:放手不是遗忘,而是把爱还给对方,也让自己的心重新活过来。那些信徒当初想复活亲人,是因为太痛;而我们今日教人告别,不是为了消灭这份痛,而是告诉他们??痛过了,还能笑着活下去。”

他转身回屋,从柜底取出一只木匣,打开后,里面静静躺着半截银铃,紫纹已褪,却仍泛着幽微光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