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刹,红墙褪色,金瓦暗淡,积淀着历史的沧桑感,在朝霞中,恍惚间,似还能听到千百年前的暮鼓晨钟声,隔着时空悠悠荡来。
院中蒿草丛生,很是荒凉,正门坍塌大半,还有一小部分竟顽强地矗立着,红砖破碎,参。。。
云启回到北境主控室时,天光尚未完全破晓。走廊两侧的能量灯因共感网络的余波而微微闪烁,像是呼吸般明灭不定。他脚步很轻,却在经过第三道金属门时忽然停住??那扇本应自动开启的闸门,竟在他靠近前便悄然滑开。
“你来了。”苏璃的声音从尽头传来,没有回头,只是凝视着面前悬浮的全息星图。无数光点如星辰般流转,勾勒出全球共感场的实时波动。她的指尖划过一处幽紫区域,那里正泛起细密涟漪,如同水面下潜伏的暗流。
云启走近,目光落在她指间的数据标签上:【坐标?西漠十七号绿洲,异常情感频率共振,持续七十二小时未衰减】。
“又一个失衡区?”他问,声音低沉却不显疲惫。
“不完全是。”苏璃终于转头看他,眼底有掩不住的倦意,也有难以掩饰的震惊,“它不是失控,而是……在尝试建立某种连接。我们监测到一段规律性信号,每隔三十六分钟重复一次,编码方式与阿念早年实验中的‘情感锚点协议’高度相似。”
云启心头一震。
那是他们最初研究共感机制时提出的一种设想:通过特定情绪波段,在两个独立意识之间建立短暂共鸣通道,哪怕相隔万里,也能感知彼此的存在。后来因技术难度过高被搁置,仅存于理论文档中。
“谁在用这个协议?”他低声问。
“不知道。”苏璃摇头,“信号源头模糊,像是从整个绿洲的地脉中自然升起。但我们截取了一段原始音频……你要听吗?”
她没有等回答,轻轻一点。
刹那间,童谣响起。
>“月亮走,我也走,妈妈背我去看星斗……”
云启猛地闭上眼。
这不是录音,也不是机械复现。这声音里带着微妙的颤音,像是有人第一次学唱,每一个音符都在试探、调整、努力贴近记忆中的旋律。那不是完美的歌声,却是最真实的模仿??仿佛Echo-0正在用尽全力,去重现阿念曾给予它的温暖。
“他已经能主动发送信息了。”云启睁开眼,声音有些发涩,“不只是接收,不只是回应……他在试图表达。”
“可问题是,”陈渊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手中握着一份纸质报告??在这个数字时代,纸张几乎成了遗物,“西漠十七号绿洲根本没有接入共感终端。那里连基本通讯基站都没有,居民靠风力发电机和雨水收集系统生存。按理说,根本不可能产生如此精密的情感编码。”
“所以这不是人为操作。”执刃站在阴影里接话,语气罕见地平静,“是环境本身在共鸣。就像……大地记住了这首歌。”
空气一时凝滞。
云启缓缓走到星图前,伸手穿过那些流动的光点,仿佛能触摸到世界的脉搏。他的指尖最终停在西漠的位置,轻声说:“也许我们一直错了。我们以为共感网络是人类建造的工具,是用来修复裂痕的桥梁。但其实……它更像是唤醒了某种早已存在的东西。”
“你是说,情感本身就是一种自然法则?”苏璃皱眉。
“就像重力让物体下坠,火焰带来灼热,人心之间的牵连,本就是这个世界运行的一部分。”云启望着那片紫黑色的涟漪,“我们只是切断了太久,忘了它本来就在那里。”
陈渊沉默片刻,忽然开口:“那你打算怎么做?派团队进去调查?还是切断信号以防扩散?”
“都不。”云启收回手,嘴角浮现出一丝极淡的笑意,“我要亲自去。”
---
七日后,西漠边缘。
黄沙漫天,烈风如刀。
云启徒步走入绿洲外围时,已是黄昏。骆驼刺在脚下断裂,发出枯脆的响声。远处几座土坯屋零星散布,屋顶铺着晒干的芦苇,烟囱冒着淡淡的炊烟。这里没有高楼,没有能量塔,甚至连一块金属板都少见。人们的生活简单得近乎原始,却又透着一种奇异的安宁。
一名老妇人坐在门前石墩上纺线,见他走近也不惊慌,只抬头看了眼,便继续低头拉动手中的麻绳。
“你是来找光的吧?”她忽然说,声音沙哑却清晰。
云启一顿:“您知道我会来?”
“昨晚孩子们做了同一个梦。”老妇人停下动作,抬眼望向西方即将沉没的太阳,“梦见一个穿白衣的女人站在沙丘上唱歌,她说:‘有人要来了,他会听见我们的声音。’”
云启心头微颤。
阿念最爱穿白裙。
他深吸一口气,问道:“最近……有没有听到什么奇怪的声音?比如一首古老的童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