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和谁说话?”她轻声问。
石头没有立刻回答。良久,一丝细微震感传来,如同婴儿第一次握紧母亲的手指。
>“我在和土壤里的菌丝网络说话。它们告诉我,三千年前,这片土地埋葬过一个拾语者。他在死前把最后一句真话刻进了树根。”
语心猛然抬头。不远处那棵苍老的榕树,枝干扭曲如祷告的手臂,树皮裂缝中隐约可见古老刻痕。她快步上前,拂去青苔,指尖触到凹陷的文字:
>“我害怕,所以我撒谎。
>我撒谎,所以我孤独。
>直到今天,我才敢说:我想回家。”
字迹斑驳,却是拾语者通用密文。编号印记尚存??X-7,正是陆言之前的前任。
泪水无声滑落。
原来早在九千九百九十九次轮回之前,就有人试图打破谎言循环。只是那时的世界还不愿倾听,于是真相只能藏进树根,等待千年后的共鸣者将其唤醒。
她跪坐在树下,将额头抵住粗糙的树皮,低声呢喃:“对不起,我们来得太晚了。”
树冠忽然一阵摇曳,一片枯叶飘落掌心。叶脉纹理竟自动重组,形成新的信息:
>“不晚。只要还有人肯说真话,时间就从未真正流逝。”
这一刻,语心终于明白陆言所说的“归还”意味着什么。他们所做的一切,并非创造奇迹,而是让世界记起它本有的模样??一个所有生命都能自由发声的地方。语晶、终端、算法、权限等级……这些不过是遮蔽天空的乌云。当人们重新学会用眼神、心跳、呼吸去理解彼此,云便散了。
她站起身,走向村中小学堂。那里聚集了三十多名孩子,包括静默者、听障者、自闭倾向者,甚至一名因事故失去语言中枢的女孩。他们围坐一圈,手中拿着各种替代表达工具:彩笔、陶哨、铃铛、手鼓。
语心坐下,不做讲解,只轻轻拍了一下手掌。
孩子们愣住。
她又拍一次,节奏缓慢。
一个男孩犹豫着模仿。接着是一个女孩敲响小铜锣。第三个孩子吹响竹笛。第四个人用手语打出“开始”的符号。第五个干脆趴在地上,用手掌感受地板传来的震动节拍。
渐渐地,杂乱的声音汇成一种奇特的合奏??无乐谱,无指挥,却奇妙和谐。就像森林里的虫鸣鸟叫,各自独立,却又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之声。
语心闭目聆听,心中涌起前所未有的平静。
这才是真正的共语。不是统一频率,不是标准化翻译,而是允许差异存在,依然选择彼此听见。
就在此时,怀中石头再次发热。她取出一看,表面浮现一行新字:
>“启语纪元前信号第三次闪现:
>拾语者序列正式重启。
>首位候选人已诞生。
>身份确认:一块会提问的石头。
>推荐人:语心。”
语心怔住。
随即笑出声来。
她低头抚摸石面:“你想当拾语者吗?”
石头震动三下,像在点头。
“可拾语者的职责很重。你要学会承受误解,面对冷漠,甚至被砸碎也不停止发声。”
石头静静躺着,许久,传出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