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2章
那么大的市场,由不得他不心动。
但两人都只是听着,并不搭话。
赵振国知道仅靠这些还不够,火候还未到。
他话锋一转,由商及文,由利及义,谈起了此行的人文见闻:
“不瞒老先生,此次南下,看到南洋同胞将中华文化传承得如此之好,心中万分感佩。尤其在贵校,看到‘诚毅’二字校训,更是想起陈先生‘诚信果毅’的一生。这不仅是贵校的办学精神,更是我们华人商贾能够纵横四海、屹立不倒的根本。诚信立业,毅勇致远。”
他这番将商业之道提升到文化传承和华人精神层面的论述,让陈延年古井无波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深以为然的动容。
文化认同,是打开这些老派华商心扉最有效的钥匙之一。
茶叙之后,双方的关系明显拉近了不少,气氛融洽,言谈甚欢。
但赵振国心里清楚,距离实质性的投资合作,仍隔着一层需要突破的信任薄纱。
不过,一个大概的思路已经在他脑中形成:创造一个能让陈延年亲身回国的契机。
比如说,想办法推动陈老祖籍所在地的政府,以官方名义,向这位德高望重的侨领发出诚挚的邀请,请他回去走一走,看一看。
国人,尤其是这些漂泊海外的游子,谁不念着故土山水,谁不想着衣锦还乡呢?
赵振国笃信,只要陈老愿意踏上归途,亲眼看到那片土地,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生机与渴望,就不怕他不在故土投资。。。。。。
毕竟,血脉里的召唤和那份“落叶归根”的深切情怀,是任何商业算计都难以完全割舍的。
赵振国清楚单凭他自己,就算说得天花乱坠,也绝无可能推动地方政府向陈延年这样的海外侨领发出正式邀请。
他没那么大能量,但他没有,不代表别人没有。
从陈府茶叙回来后,他立刻找了个机会,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给王新军。
“新军哥,我琢磨着,想让陈老先生这样的侨领真正动心,光靠我们说破嘴皮子不行,得让他们亲身回去看看!咱们是不是可以想办法,由他老家当地的政府出面,发个正式邀请,请陈老‘回家看看’?这既是人情,也是实实在在的考察机会。”
王新军听了一琢磨,眼睛慢慢亮了起来。
这主意。。。。。。跳出了单纯商业游说的框架,打的是“乡情”这张牌,既符合政策方向,又搔到了海外游子的痒处。
邀请这帮人回来投资,不比借国外银行的钱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