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3章
“可以暂时保留,作为掩护。”赵振国早已想好,“研究所秘密运行,你明面上仍然是松下的工程师。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注意和麻烦。我们需要的是你的智慧,不是虚名。”
周密的设计,巨大的资金支持,毫无掣肘的研究自由,以及对自身价值的充分肯定。。。。。。
这一切,彻底击溃了铃木康夫心中最后的犹豫和对松下那僵化体制的最后一丝眷恋。
他端起已经微凉的茶,一饮而尽,“我明白了。先生,士为知己者死,我会好好做的!”
夜色中,一颗关乎未来的棋子,被赵振国以超越时代的眼光和精准的手段,悄然布下。
一家未来将在电池领域掀起巨浪的隐秘研究所,在东京的某个角落开始悄然筹备。
接下来的几天,在周振邦眼中,赵振国简直就像变了个人。
不,不是变了个人,而是他“散财童子”或者说“傻逼”的本性暴露无遗!
继铃木康夫之后,赵振国又通过高向阳物色到的渠道和筛选出的资料,接连秘密会见了数位与铃木处境类似的研究人员。
有在富士通某个边缘实验室里,执着于研究一种名为“光纤通信”损耗材料的工程师。
有在东京大学工学部,沉迷于一种叫“液晶”的有机化合物显示应用、却被主流认为“毫无实用价值”的副教授。
甚至还有一个在索尼某个被缩减经费的音频部门,偷偷搞“数字音频编码”的小团队。。。。。。
赵振国与他们的会面模式大同小异:
精准点出对方不被看好的研究方向,肯定其“颠覆性”潜力,然后开出让人无法拒绝的条件,充足的经费、独立自主的研究环境、以及远超他们现在收入的薪酬或未来分成。
钱如同开闸的洪水,汹涌地流向这些在当下看来“不着边际”的领域。
周振邦眼皮狂跳,心都在滴血。
他私下里揪着高向阳问过好几次:
“他哪来这么多钱?这要是打了水漂。。。。。。”
高向阳也只能苦笑:“周主任,振国同志。。。。。。有他的门路和考量。还有些商业操作。”
高向阳所说的“商业操作”,指的是赵振国在疯狂“撒钱”的同时,进行的“捞钱”行动。
赵振国自己也清楚,只出不进不是长久之计,坐吃山空,再厚的家底也经不起这样“挥霍”。
他将目光投向了大阪金融市场。
通过高向阳找到的、值得信任的金融代理人,他凭借记忆,抓住了十月份因伊朗政局动荡引发的原油价格波动,以及美元兑日元汇率的几次微妙起伏,像最狡猾的猎豹,快进快出,每次都攫取可观的利润。
这种“捞快钱”的能力,让暗中协助他的高向阳都暗自心惊。
资金如同滚雪球般,在不引起别人注意的情况下悄然增长,这才支撑了他后续看似疯狂的“撒钱”行为。
真正让周振邦觉得赵振国“不务正业”到了极点的,还是赵振国给闺女棠棠买礼物的事情。
那是一个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