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款日期:2003年4月2日。
武?的手剧烈颤抖起来。
原来,父亲不仅投了弃权票,还在更早时候明确支持过预警!这份批示为何从未出现在正式流程中?是谁拦截了它?
他继续翻阅,终于在第十八份文件中找到答案。
一份由时任卫生部副部长签署的内部便签:
>“王振邦同志意见过于激进,易引发社会恐慌。建议将其调离决策岗位,另行安排。相关文件暂不归档,由办公厅统一保管。”
一句话,轻轻松松,就把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与良知一同封存。
他摘下眼镜,用力擦去眼角的湿润。
两个小时后,他走出档案馆,阳光刺眼。手机震动,是苏婉清的消息:
>“王雨桐做了最新一轮记忆网络分析。结果显示,‘王振邦’节点已进入核心圈层,连接强度提升0%。同时,‘弃权’一词的情感权重正在逆转??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其解读为‘被迫沉默’,而非‘冷漠回避’。”
他又收到一条微信,来自陈女士:
>“今天我去看了展览。很多人站在你父亲的照片前久久不动。有个小女孩问他女儿是谁,我说是你。她仰着头问我:‘叔叔是不是很勇敢?’我说,他只是没忘记该做什么。”
泪水再次涌出。
他知道,这场战斗仍未结束。仍有高层人物拒绝回应,仍有媒体被施压撤稿,仍有家属未能等到正式道歉。但光已经照进来,裂缝正在扩大。
当晚,他在个人博客写下一段话:
>“我们追寻的从来不是复仇,而是重建。重建一段被扭曲的历史,重建一种被压抑的良知,重建一个敢于说真话的社会。也许我们这一代人看不到彻底的正义,但只要有人还在听,还在记,还在问,未来就不会重复过去的错误。”
几个月后,“医者良知日”正式确立为国家级纪念日。首场纪念仪式上,张临川的儿子代表父亲领取荣誉证书,全场默哀三分钟。
武?受邀致辞。他站在台上,望着台下无数双眼睛,开口说道:
>“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个捡起碎片的人。而真正的英雄,是那些在黑暗中仍敢按下录音键、写下批注、拨通电话的人。他们不知道有没有人听见,但仍选择了发声。今天,我们听见了。所以,请继续听下去,继续问下去,继续记住。”
掌声如潮。
仪式结束后,他回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准备整理最后一期《孤岛之声》。
标题他早已想好:《光进来的地方》。
节目将以一封信结尾,那是他写给十年前自己的回信:
>“亲爱的2014年的我:
>你收到了那封空白邮件。你当时不懂。但现在我知道,那是我在未来对你说:别怕,走下去。
>所有的追寻,最终都是为了找回自己。
>你曾以为是在为父亲正名,其实是在拯救那个差点放弃理想的你。
>谢谢你,没有停下脚步。”
录音结束时,窗外已是黎明。
他合上笔记本,望向东方渐亮的天际。
列车仍在轨道上奔驰,穿越山河,驶向未知的远方。而他,终于明白:时代先锋,不是站在风口浪尖的人,而是哪怕无人跟随,也坚持向前走一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