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重生之时代先锋 > 第三千零八章 别理他(第1页)

第三千零八章 别理他(第1页)

蔻蔻去横店拍戏了,武?把大部分的时间又放在了工作上面。

一天的工作之余,武?开车来到了魔都这边一处摄影基地里面。卓青儿这几天来魔都了,过几天武?母亲叶蓉蓉过生日,他想送给母亲生日礼物。

所。。。

阳光穿过博物馆外的梧桐树影,斑驳地洒在武?脚边。他站在台阶上,手机屏幕还亮着那条神秘短信,字句如针,刺入心底。“你还记得那封空白邮件吗?发件人不是别人。是你自己??十年后的你。”他喃喃重复,指尖微微发颤。

十年前,他刚从新闻系毕业,在一家地方报社做社会版实习生。那时他还叫武小川,笔名“?”是后来才加的,象征未完成、未定论、未终结。那年冬天,他曾收到一封无内容的邮件,仅标题写着:“致2024年的我”。他以为是恶作剧,随手删了。如今回想,那竟是时间的回响。

他深吸一口气,将手机放回口袋,转身走向地铁站。车流喧嚣,城市脉搏跳动如常,但某种东西已经不同。真相不再藏于废墟与磁带之中,它开始在公共空间里生根发芽,像春天破土的草芽,柔弱却不可阻挡。

回到工作室时,苏婉清正戴着耳机校对音频文本,程远则盯着电脑屏幕上一份刚解密的档案扫描件??《2003年4月卫生部内部通讯录(节选)》。看到武?进来,两人同时抬头。

“你脸色不对。”苏婉清摘下耳机,“出什么事了?”

武?坐下,把短信念了一遍。

程远沉默片刻,忽然冷笑:“典型的宿命论陷阱。你以为这是穿越警告?不,这更像是一种心理暗示??来自你自己潜意识的投射。你在怀疑,我们到底能不能走到终点。”

“可如果真是未来的我呢?”武?低声说,“如果他知道我们会失败,才会写下这些话提醒现在的自己?”

“那就更要走下去。”苏婉清平静地说,“不管是不是预兆,我们都不能停。昨天中科院那边传来消息,《口述史项目》第一批成果即将出版,主编点名要收录张临川录音的文字稿。而且……”她顿了顿,“林骁联系上了当年那位老电工的儿子。”

“哪个老电工?”

“就是帮赵承志在广播站接备用电源的那个。”她调出一封邮件,“他说他父亲临终前留下一本工作日志,记录了2003年4月7日凌晨的技术操作细节。包括信号接入方式、频率偏移值,还有……一段手写的对话。”

三人屏息读完附件中的转录内容:

>“老赵,真要播?”

>“必须播。再不说,人就没了。”

>“上面追下来怎么办?”

>“让他们追。至少有人听见了。”

简单几句,却重若千钧。

“这段可以放进下一期特别节目。”程远说,“我们要做一场‘技术证言’专题,用工程语言还原那次广播是如何突破封锁的。频率、波段、中继塔编号……让所有人知道,这不是神话,而是真实发生过的技术抵抗。”

武?点头,目光落在桌角那份尚未公开的国务院会议备忘录复印件上。王振邦曾提出异议,却被迫改口为“弃权”。这个细节像一根刺,扎在他心里。他想起陈女士说过的话:“他说,如果必须选一个词保命,那就选最不伤人的那个。”

懦弱吗?未必。有时候,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坚持。

几天后,《孤岛之声》第六期上线,题为《信号之外》。节目以极简风格呈现:前五分钟是寂静,只有电流底噪;随后响起老电工儿子朗读父亲日记的声音,接着是王雨桐构建的记忆网络图谱动态演示,最后十五分钟,由一位退休无线电专家逐帧解析那段十一分钟广播的技术路径。

>“信号源来自协和医院地下配电室改装的短波发射装置,功率不足常规电台十分之一。但它巧妙利用了凌晨三点城市电磁干扰最低的窗口期,并借用了国家对外广播系统的备用频段……这是一种近乎赌博的操作,成功率不到百分之三。”

评论区瞬间炸开。

>“原来真的有人冒着坐牢风险去传递真相。”

>“他们不是英雄,他们是普通人做了不该被遗忘的事。”

>“我们现在拥有的自由,都是别人偷偷塞进历史缝隙里的火种。”

与此同时,压力再次升级。

武?的身份证被系统标记为“高风险人员”,无法购买高铁票;苏婉清被学校暂停研究生导师资格,理由是“学术行为存在争议”;程远家门前连续三天出现不明车辆逗留,车牌已被拍照上传至内部安全平台。

但他们早已预料。

真正让他们震惊的是三天后的一场私人会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