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点头道:“王叔此计甚妙。那我们该先从哪位老臣入手呢?”
朱瀚想了想,道:“朝中有一位老臣,名叫李善长。他早年跟随皇兄打天下,立下赫赫战功,如今虽已致仕,但在朝中仍有不小的影响力。我们可以先从他那里试试。”
陆谦道:“李善长为人谨慎,要想说服他,恐怕不易。”
朱瀚微笑道:“正因为他不易说服,所以我们才要一试。陆谦,你安排一下,设法与李善长取得联系,但切记不可打草惊蛇。”
陆谦领命而去。朱瀚和朱标则在庙宇中等待消息。
几日后,陆谦匆匆赶回。
“王爷,我已与李善长的管家取得联系,管家表示李善长近日身体不适,不愿见客。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手段,让他不得不见。”陆谦说道。
朱瀚问道:“你有什么打算?”
陆谦凑近朱瀚,低声道:“李善长虽已致仕,但他对朝中之事仍十分关注。我们可以散布一些谣言,说皇兄有意打压功臣,李善长作为功臣之首,恐怕难以幸免。这样一来,他必然会急于了解情况,我们再趁机提出见面。”
朱瀚思索片刻,道:“此计虽有些冒险,但目前也别无他法。不过,谣言不可太过,以免引起皇兄的注意。”
陆谦点头:“王爷放心,我会把握好分寸。”
就在这时,陆谦再次找到李善长的管家,表示有重要事情要与李善长面谈,关乎他的身家性命。管家不敢怠慢,忙将此事禀报给李善长。
李善长思索再三,最终决定见一见陆谦等人。
在一个夜晚,朱瀚、朱标和陆谦三人悄悄来到了李善长的府邸。
李善长在书房中接见了他们。
“你们究竟是何人?散布那些谣言又有何目的?”李善长目光锐利地盯着朱瀚等人。
朱瀚微微一笑,道:“李大人,我们并无恶意。散布谣言只是为了能与你见上一面。实不相瞒,我们是为了一件关乎大明江山社稷的大事而来。
李善长眉头一皱:“关乎大明江山社稷?此话怎讲?”
朱瀚缓缓道:“李大人可知先皇之诏?”
李善长脸色一变:“先皇之诏?你们提及此事作甚?”
朱瀚道:“先皇之诏乃大明立国之本,其中蕴含着先皇对大明未来的规划与期望。然而,如今有人妄图篡改先皇之诏,颠覆大明江山。”
李善长心中一惊:“竟有此事?你们有何证据?”
朱瀚从怀中取出那半块风印,道:“李大人,这便是证据之一。此风印乃先皇亲赐,为诏意之符。如今凤印被毁又重合,但其中奥秘却未被人知晓。”
李善长接过凤印,仔细端详,心中暗自惊讶。他当然知道这风印的意义,也明白此事非同小可。
“你们究竟是谁?为何会有这半块风印?”李善长问道。
朱瀚道:“李大人,实不相瞒,我是朱元璋的皇弟朱瀚,这位是太子朱标。”
李善长闻言,大惊失色:“你。。。。。。你们竟还活着?”
朱标上前一步,道:“李大人,我朱标确实未死。此次前来,是为了还我清白,让天下人知道先皇之诏不可违。
李善长沉默片刻,道:“你们所言虽有道理,但如今皇兄已登基称帝,权势滔天。你们打算如何对抗他?”
朱瀚道:“我们并非要对抗皇兄,而是要让他明白守诏的重要性。先皇之诏乃大明之根,若根被毁,大明必将倾覆。”
李善长思索良久,道:“你们想让我做什么?”
朱瀚道:“我们希望李大人能利用你在朝中的影响力,联合一些忠心于大明、忠心于先皇的老臣,共同为守诏之事发声。让天下人知道,先皇之诏不可违,守诏之人不可欺。”
李善长面露难色:“此事难度极大。如今朝中局势复杂,许多老臣都已明哲保身,不愿再卷入是非之中。”
朱瀚道:“李大人,如今大明已到危急存亡之时。若我们不站出来,等皇兄彻底篡改先皇之诏,大明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到那时,我们所有人都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李善长被朱瀚的话所打动,他沉思片刻,道:“好,我答应你们。但此事必须从长计议,不可操之过急。”
朱瀚和朱标闻言,心中大喜:“多谢李大人。有李大人的支持,我们此事必成。”
于是,李善长开始暗中联络一些老臣。
然而,此事很快便引起了皇兄的注意。皇兄得知有人在暗中联络老臣,企图为守诏之事发声,心中大怒。
“朕倒要看看,是谁如此大胆,敢与朕作对!”朱元璋怒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