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知遥盯着她:“你看到了什么?”
“另一个我们。”苏晚低声说,“或者说……是我们可能变成的样子。有人在利用‘情感织网’,不是为了连接,而是为了控制。那座黑塔……它是用共情核的反向结构建造的,能把集体情绪扭曲成精神压制波,让所有人都陷入被动服从。”
林小满倒吸一口冷气:“你是说,未来有人把我们的力量变成了武器?”
“不只是武器。”苏晚摇头,“是统治工具。当所有人都能感知彼此时,只要掌握核心节点的人愿意,他就能让人爱上奴役,感激压迫,甚至自愿放弃自由。”
寂静笼罩了三人。
良久,陈知遥缓缓开口:“所以,我们现在必须做一件事??比唤醒世界更重要的事。”
“建立防火墙。”林小满接道,“不是技术层面的,而是意识层面的。我们要教会人们如何守护内心的边界,如何在共享情感的同时,依然保持‘我’的存在。”
苏晚点头:“否则,下一次觉醒,带来的不会是光明,而是心灵的殖民。”
自那夜起,云南果园开启了新的使命。
不再仅仅是培育心语草与共情核的基地,而是成为全球“情感素养教育”的中心。第一批课程名为《倾听而不迷失》,教导觉醒者如何分辨哪些情绪属于自己,哪些来自外界;如何在群体共鸣中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如何识别并抵御潜在的情感操控。
课程以冥想、对话、梦境共游等形式展开。参与者围坐于环形石坛周围,手持微型共情核晶体,通过“归心”植株作为中继,进行低强度的情感链接训练。每一次练习结束后,系统都会记录下个体脑波稳定性曲线,确保不会出现过度融合或身份消解现象。
成效惊人。
三个月内,全球报告的心理崩溃案例下降76%,因共感过载导致的精神紊乱事件近乎清零。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自发组织“静默圈”??每周固定时间关闭所有外部连接,仅依靠自身内在节奏生活,以此锻炼独立意识。
与此同时,“归心”植株也在悄然进化。
它的星形叶片每月增长一圈,花蕊中的微型晶体不断释放新的频率模式。科学家发现,这些频率能够主动调节人类杏仁核与前额皮质之间的信息传递速度,有效降低应激反应强度,提升理性判断能力。
有人称它为“心智锚点”。
然而,暗流仍在涌动。
某夜,果园外围警报突响。监控显示,三名身份不明者试图潜入核心区,携带一种特制装置,外形酷似共情核,但材质为未知金属,表面刻满逆转符文。安保人员刚靠近,便集体出现短暂失神,仿佛被某种高频低语侵入意识。
陈知遥亲自带队拦截。当她举起共情核晶体板对准入侵者时,对方竟齐声诵念起一段诡异旋律??那调子竟与无名之歌极为相似,只是每个音符都被拉长、扭曲,带着令人牙酸的颤音。
“他们在模仿我们的歌!”林小满惊呼,“但他们把它变成了催眠曲!”
千钧一发之际,“归心”突然爆发出强烈玫瑰光晕,整片果园的心语草集体震动,形成一道天然声障。那三人当场跪倒,口吐白沫,手中的装置碎裂成粉末。
审讯中,他们自称隶属于一个名为“净界同盟”的组织,宗旨是“清除情感污染,恢复纯粹理性社会”。其首领代号“缄默者”,曾是一名顶尖认知科学家,因亲人死于早期共感实验失控事故而彻底否定情感联网的正当性。
“你们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其中一人冷笑,“你以为爱能拯救世界?不,只会让它更快毁灭。因为人性中最深的黑暗,往往披着温情的外衣。”
苏晚听完审讯记录,久久不语。
第二天清晨,她独自走进深山,在一处古老岩洞前停下。洞壁上刻着数千年前原始部落留下的壁画:一群人围坐成圈,手拉着手,头顶画着交织的线条,象征心灵相连;而在画面最边缘,站着一个孤独的身影,背对外界,面向群星。
她在石壁前盘膝而坐,取出一小块从飞船上带回的回音核残片,置于掌心。
然后,她开始歌唱。
不是那首无名之歌,而是一段全新的旋律??缓慢、低沉,带着犹豫与痛楚,像是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索前行。每一个音符都蕴含着矛盾:既渴望连接,又恐惧失去自我;既相信他人,又不得不设防。
歌声传入地下,岩洞深处竟传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