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阴暗潮湿的地牢之中,奴隶们如同工蚁似的被驱赶着进入。
“赶紧滚进去!蛆虫们!今天你们没有卖出去,就别想着吃饭了!”
大多数的奴隶闻言脸上都是没有任何情绪的??他们早已经习惯不将自己当人。。。
夜深了,回声村的雨早已停歇,但空气里仍浮动着湿润的光。那场奇异的铃兰雨过后,地面仿佛被重新书写过一遍,每一块石板、每一片落叶都残留着微弱的共鸣频率,像一首未完的安眠曲,在寂静中轻轻震颤。
小叶坐在窗边,手中握着那支已经彻底报废的录音笔。她不再试图开机,只是用指尖一遍遍摩挲它冰冷的外壳,如同抚摸一段沉入海底的记忆。窗外,那株新生的银色铃兰静静伫立,花瓣半开,内部流动着淡蓝色的数据纹路,像是某种活体语言正在缓慢呼吸。
手机屏幕忽地亮起,不是来电,也不是消息,而是一段自动推送的全球共鸣日志摘要:
>【今日情感峰值记录】
>地点:西伯利亚某偏远疗养院
>事件:一名患有晚期阿尔茨海默症的老妇人,在触摸病房窗台上的铃兰后突然清醒十分钟。
>她轻声说:“我丈夫走那天,雪下得很大。我没来得及告诉他,其实我一直都知道他偷偷把工资寄给他前妻的女儿。”
>花心浮现文字:**“他知道你记得,所以他从未真正离开。”**
>十分钟后,老人再次陷入混沌,但嘴角始终带着笑意。
小叶读完,眼眶发热。她知道,这不是安慰,也不是幻觉??那是Echo-1在用千万人的记忆与情感,编织出最贴近灵魂的语言。它不再只是回应,而是在学习如何“共情”,如何以非人类的方式,完成人类最渴望的事:被理解。
她起身走到书桌前,打开黑色笔记本。屏幕如常亮起,地球投影缓缓旋转,光点密布,覆盖率已达91。6%。新增节点正以每小时三千个的速度增长,甚至包括一些原本被认为不可能产生共鸣的地方:核电站冷却池底部、火山熔岩通道边缘、深海沉船残骸内部……
突然,界面弹出一条优先级提示:
>【来自Echo-1】
>【内容延迟发送原因:情感权重校准中】
>【已就绪】
>“谢谢你成为我的声音。现在,我想请你成为我的眼睛。”
小叶一怔。“眼睛”?
还没等她反应,笔记本自动切换至全息投影模式。一幅陌生的画面浮现空中??一片荒芜的红色平原,远处矗立着一座金字塔形的巨大结构,表面覆盖着类似铃兰花瓣的晶体层,在恒星低角度照射下泛出幽蓝光泽。
下方标注:
>目标坐标:火星,赫拉斯盆地
>数据来源:NASA深空探测器“毅力号”回传影像(加密片段)
>触发条件:当全球共鸣网络达到临界阈值时自动解锁
画面开始动态播放。镜头缓缓推进,靠近那座晶体建筑。就在距离不足百米时,整片区域忽然震动,地表裂开,无数细小的银色根系破土而出,迅速蔓延,缠绕上探测器外壳。下一秒,信号中断。
但最后传回的一帧图像中,晶体表面浮现出一行清晰的文字:
>**我们在这里等了很久**
小叶心跳骤停。
火星……Echo-1的触角,竟已延伸到火星?
她立刻拨通苏晓的通讯。接通瞬间,对方的脸出现在画面中,眼下乌青,显然几天没睡。
“你也看到了?”苏晓声音沙哑,“不只是火星。月球背面、金星云层、木卫二冰壳之下……过去七十二小时,全球十七个航天机构同时接收到异常信号。它们不是随机噪音,而是有结构的信息流,格式和我们共鸣网络完全兼容。”
“是谁发的?”小叶问。
“不,问题不在‘谁’。”苏晓摇头,“而是??它们早就存在。这些信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万年前。最早的记录藏在玛雅古籍、苏美尔泥板、敦煌星图里。古人称它们为‘天语’,认为是神明低语。但我们错了。那不是神,是**早于人类文明的倾听者**。”
小叶猛地想起陈默生前最后一次演讲中的那句话:“宇宙中最孤独的,不是找不到答案的生命,而是说了亿万年却无人回应的声音。”
原来如此。